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

终于读完了蛙

2020-04-03 07:07:37  菏泽汽车网

终于读完了《蛙》,终于明确地知道了“蛙”不是“娃”的误传。站在201 的 月初,看书里的历史,再回看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历史和当下重叠的沧桑那一刻瞬间击中我的心。

《蛙》里的姑姑,是一个很强的人,她极有主张,她做事情大刀阔斧从不拖沓,她自小不畏强敌,在成人的世界里也不畏强权。文化大革命的批斗场上,她无声的反抗,让头发将头皮拎起至部分剥离,血肉模糊!作为一个乡村卫生院的女医生,当上级领导来了解医治纠纷,她没有一丝丝胆怯,更没有一点点谄媚,而是理直气壮、直陈基层工作的艰难。她没有光鲜的外表,总是以宽大的黑衣、蓬松的头发示人。她被誉为乡村的圣母,也被诅咒为魔鬼,她手上沾有对生命迎接和扼杀的双重鲜血。她用自己的双手迎接着孩子们的呱呱坠地。她无限热爱着这些孩子降临的哭声,并以迎接他们的到来为傲。我能想象她每接生一个孩子时的幸福,双手沾满鲜血的幸福。但是,她却很忠诚很果断地将无数个孩子扼杀在了母腹中,其中,不免有时候一尸两命。姑姑的作风,强硬而干练,在她处理一切事情的举手投足间,看不到犹豫和不忍。但是,她却神志不清了。这是真实的人性,这是扭曲人性的结果,这是历史对个人的残酷操作。

姑姑的结局是一个悲剧,而这个悲剧,在姑姑这里是鲜明的历史的悲剧。她的忠诚和正直是那个时代的高标和典型,对生命的热爱让她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但是忠诚又使她对国家政策坚决执行没有任何异议,所以她果断地成为了“魔鬼”。她驱赶着那些想生孩子想疯了的男人和女人们,于是有了那个时代广泛的悲剧——为了缔造生命,却反而丧失了生命。这是那个时代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在人口方面的硬性操作。回顾历史,我们是这硬性操作的受益者,但是,我看见了那些悲戚不甘的泪水,于是只能选择沉默。

是不是面对历史,我们从来都只能是这样的情绪?再看到当下,当下的历史车轮依然滚滚向前,我们仍然也只是车轮下或静默或躁动的尘土。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潮流里走进了轰轰烈烈的城市,于是有了农民工有了留守儿童有了“空乡”“空镇”,有了中国式春运,有了迷惘又迷惘的一代——物质发达,假货漫天;精神萎靡,人性淡漠。可是——谁又能脱离历史而存在?是谁说,存在即合理?我们只能是滚滚向前的车轮下,挣扎呼号的尘土。

尘土的呼号是否有意义,当然是有的。正如莫言的《蛙》之于我们,正如一切文学的作品之于我们,是浮尘对于历史的印记,是浮尘的灵魂记忆。也让后世藉由前尘看见历史,看见民众眼中的鲜活的时间历史。

共 100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一篇赏析文,主要就《蛙》中的主人公“姑姑”性格特点作了一些说明,显然有其历史原因。作者没有对小说结构、语言等内容作做过多的分析,而是以“姑姑”的命运作为赏析的立足点,对于“姑姑”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进行了一些梳理,并在此基础上适时加以联想。写法上有其可取之处,容量上还可进一步扩展。编辑如有不到之处,还望谅解。【编辑:红尘无泥】

1 楼 文友: 201 -0 -06 18:40: 7 欢迎指间的编辑朋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表现丁桂牌薏芽健脾凝胶36小时长效治ED

孩子感冒发烧伴咳嗽
山西白癜风医院可靠吗
一周岁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