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

车企过冬

2020-02-08 23:58:14  菏泽汽车网

车企“过冬”:合资保“利”自主保“量”

  首先奉上一组最新的数据统计:国庆假期刚刚发布的9月销售数字显示,受政府售车政策的刺激,9月份全国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万辆,其中轿车单月产销双超70万辆,创历史新高。就单车来说,比亚迪F3再显神威,再一次荣登销量冠军宝座,两位世界首富的中国之行看来确实颇具成效。

  这样看来,今年前9个月,国内汽车销售数字达到了近1300万辆,同比去年情况,增幅超过了39%。而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今年国内汽车销售总量将达到“惊人”的1700万辆,而去年这一数据则为1364万辆,“账面数据”上又一次实现了“漂亮的超越”。

  由此,基本可以断定今年的新车销售总量将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一项项记录的诞生,却更加凸显了这种不寻常的增长速度,国内汽车市场是否已经“过热”?这个问题虽然已经老生常谈,但我们仍然是身在局中,仍难以看清。

  “金九银十”是否还能坚挺如旧?

  年初各大厂商的“雄心壮志”催生出一组组“光鲜”的销售目标数字,手擎国家政策的大旗,面对“潜力无穷”的市场诱惑,厂商的心动也就顺理成章的不断转化为对经销商的巨大压力,虽然销售数字的增长势态不可遏制,不过相对不温不火的上半年市场表现,也适时地向“野心勃勃”的厂商们泼去了一桶冷水,保持乐观却不再盲目,基本成为了厂商们的内心写照,而传统市场淡季的第三季度,则更是一次对于市场的“持续降温”。

  7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为124.4万辆,环比6月141.21万辆下降了11.9%,同时也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低,而另据调查显示,近六成经销商7月库存较上月增加近5%,即使库存与销售比例仍在低位徘徊,但压力已然开始显现。

  来到8月,此起彼伏的降价热潮已在预料之中,而随之伴来的是环比7月15.09%的销量增幅,终结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的“尴尬”后,8月的逆势上扬总显得有那么点底气不足。

  日期,9月份的销量刚刚出炉,汽车产销呈现明显旺季特征,当月产销双超130万辆,再创记录,乘用车销量增速超过40%,高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商用车增速超过15%,显然,摆脱了去年经济危机的噩梦,再加上9月中旬第三批节能惠民车型名单的公布,都有效地刺激了车市,“金九银十”不再是一句空口号。

  不过,9月份的销售数据是否能令所有厂家和经销商都皆大欢喜呢?我们不妨选择两个日前在车市中关注度较高的两个品牌为代表,一探究竟。

  冷暖不同 看两大阵营如何“过冬”­

  1、合资品牌几无可能再玩价格战

  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或许将在第四季度迎来截然不同的对比,经过之前的促销热潮,合资品牌多数完成了冲量的指标,库存压力不再,在面对第四季度市场的刚性需求时,再玩价格战几乎是不可能了,而另一方面合资品牌阵营在今年共推出了22款新车,又以进口方式引入了18款新车,对比自主品牌的18款新车数字,无疑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由此带来的利润效益同样足以让这些厂商能够笑对第四季度市场考验的来临,收价保利,势在必行。­

  且看9月上海大众的销量情况,或许已经可以预示第四季度,合资品牌的市场走向。上海大众9月单月销量达到了93648辆,创下了自成立以来的最高单月销量,而1-9月的累计销量也超过了70万辆,已经接近于去年全年72.9万辆的水平,即使在10月销量回落,不过在面对11,12月“年末的传统热销季”时,上海大众无疑可以抱着轻松的心态,去尽可能的实现“利润最大化”,优惠价格收紧?加价热潮依旧?似乎对于强势的大众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可能。­

­  2、自主品牌最后冲刺势在必行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的处境,新车竞争乏力,促销后的利润堪忧,导致了自主品牌在第四季度势必将进行最后的冲刺,加大促销与推广力度无疑都是必要的“冲刺法宝”。看看比亚迪的销售形势,或许就能一窥自主品牌的尴尬境地,比亚迪1-8月总销量为35.31万辆,而全年的目标销售数字则为60万辆,以其现有的“销售速度”上看,像在最后三个月实现“绝地反击”可能性已然不大,几乎可以预测比亚迪的促销大战伴随着第四季度的来临即将正式拉开帷幕,在“量”的重压之下,“利”总是显得那么的脆弱,薄利多销或成为比亚迪唯一的“慰藉”,当然这也绝不会不只是比亚迪一家的烦恼,相信不少自主品牌的这个冬天注定不会好过。厂家和经销商联手对于年底“打折”,似乎不可避免。­

  这样看来,无论是可以高枕无忧部分一线合资品牌,还是维持生计艰辛的某些自主品牌,第四季度冲击销量,是时候了! ­

降血糖最有效的方法
绍兴白癜风医院
陕西牛皮癣医院地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