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重庆造的灯泡
2020-02-17 23:03:52 菏泽汽车网
一只重庆造的灯泡,千里迢迢 走 进了故宫;一个行业的预测,他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还早7年提出。在这只不普通的灯泡背后有个不普通的人,他就是重庆市光遥光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杨仲奎。9年潜心,杨仲奎与团队研发出的光纤传导照明系统促进了照明技术的新一轮变革,也将重庆造的灯泡送进了故宫。未来,他希望 重庆造 灯能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杨仲奎不慌不忙地做着自己的热爱的事。正如他所说,做任何事情没有热爱就是混日子,不仅仅是工作,对待生活也该如此。
一个预测:他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还早7年提出
10年内,激光照明技术将取代现有的灯。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村修二大胆预测,就是这一句话,让时任一家照明公司工程师的杨仲奎悬了7年的心,终于有了个着落。
早在2007年,杨仲奎就发现LED灯伤害视网膜、超重等缺点,并预见到激光照明技术的广阔前景。但那时候,LED灯因其节能、长寿、环保等优点,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最终照明方式,并没有人相信杨仲奎的 激光照明说 。
你这个想法就相当于把水变成油,根本不现实。 当杨仲奎带着自己的方案书踌躇满志地去找投资时,迎来的却是冷眼嘲笑,还吃了不少闭门羹。在那个LED灯受到推崇并广泛应用的时代,杨仲奎的新发现就像是天方夜谭。
正当杨仲奎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位马总的出现带来了一丝转机。 当时马总也不太相信激光照明是未来照明的方向,但马总比较看重科技产品,我跟他只谈了两天就达成了共识,于是拿到了第一笔投资,有500万。
有了启动资金,杨仲奎立马成立了一个6人团队,开始实验研发。 LED灯有一个缺陷,就是灯泡后面要增加散热装置,特别是大型LED灯具,导致LED灯具变得很重。 杨仲奎心想,有没有一种可以集中管理、集中散热的方式? 需要研发一种光电分离的照明方式! 杨仲奎心里突然有了方向。
灯具诞生迄今为止,从未有一种照明技术能够在应用端不带电,都是用绝缘材料的灯具外壳将带电部件与应用环境分隔开来,如何让光电分离?杨仲奎心想,能不能将灯具带电的部分统一集中在一个盒子里,相当于一个配电房,再通过一种绝缘的介质传播光,从而达到安全、高效性。
经过数十年的刻苦攻关,去年,公司终于研发出一套光纤传导照明系统。光源采用激光、LED光或自然光,带电部分聚集在光电集中输出配电箱,光通过绝缘的光纤进行传播,就能做到应用端不带电,实现本质上的安全。说得直白点就是,传统的灯泡里是有电流的,而采用光纤传导照明,灯泡里是没有电的。
我们研发的光纤发光可以达到照明级别,目前来看,在国内专利库检索没有发现类似的产品应用,国内应该还没有第二家企业可以做到。 杨仲奎说。
一份执著:他是班上唯一还坚持搞技术的人
明明有更高薪、更舒服的工作可以选择,可杨仲奎非一头钻进实验室,这一钻就是9年。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觉得 不值得 ,但杨仲奎心里就是有股执著劲儿,不懂的东西他非得弄明白不可。
杨仲奎是重庆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毕业后进了四川一家水电国企,负责电站进口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国企的福利待遇虽好,但杨仲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少朋友当时离开国企自己闯荡,但出去不久又回来了。外面真的有那么恐怖吗?杨仲奎也想出去试试,这一出去就再也没回到国企。
一次机缘巧合,杨仲奎的同学代表公司去招人,杨仲奎陪着一起,他看到旁边一家做工程的私企展台摆了几台价值百万的设备。 你们私营企业还买得起这些设备啊? 杨仲有些惊讶, 你认识这个设备啊? 招聘人员眼睛一下就亮了, 我们招了半年都没招到人,你快帮我填个资料吧。
没过几天,那家私营企业的老板就喊杨仲奎过去面试,生怕留不住杨仲奎,老板给他还开了 600元的高工资,并给他配了辆车。杨仲奎那年才24岁,一下子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部长。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有哪些儿童止咳的安全用药
小儿厌食吃什么药治疗
宝宝发热手脚冰凉
- 上一篇:携手奔奔MINI2010年度CX极限赛完
- 下一篇:二手车收购串串的潜规则是如何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