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

小鹏进军网约车何小鹏心里打的什么算盘图

2019-09-18 04:08:16  菏泽汽车网

  小鹏进军约车,何小鹏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 【图】

  5 月 13 日,新造车公司小鹏汽车的出行服务平台「有鹏出行」暴光。汽车行业的四化(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同享化)已喊了很多年,这让代表新鲜血液的新造车公司进入出行领域变得顺理成章。那末,「有鹏出行」能成功吗?

  ■ 新造车公司做出行

  首先要说明的是,小鹏并不是第一家涉入出行领域的新造车公司。在小鹏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新造车是怎样做的。

  威马很早就推出了出行平台即客行,但威马倒没有像吉祥曹操或上汽享道那样直接进入约车专车市场,而是选择切入了旅游租车和分时租赁领域,试点城市也仅限于海南和上海,并没有大范围铺开。

  威马 CEO 沈晖之前提到过,国内的几大出行平台威马都有接触。相对其他车企,威马进入出行领域有一些差异化优势。威马已经开发一个纯电平台,当威马做 2B 市场的车型开发时,能够基于现有平台有效地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

  在威马之后小鹏之前,车和家也进入了出行领域。2018 年 3 月 22 日,车和家宣布和滴滴建立合资公司,新公司由前戴姆勒智行(中国)租赁有限公司 CEO、车和家出行事业部总经理陈冰出任 COO。

  车和家 CEO 李想对中国出行服务领域的市场规模、本钱结构做了精确的预测和推算,他认为针对约车使用场景设计一款定制化车型,在保证基本体验的同时,以控制每千米的运营成本为目标,有机会做到两点:提升出行用户体验,降低运营本钱。

  那么本文的主角小鹏呢?

  据「电动星球」报道,「有鹏出行」已拿到了广州市约车经营许可,即将投入运营。首批投放车辆为小鹏汽车首款量产车型小鹏 G3。

  这样一来,就能看出小鹏与其他两家的区分了。简单来讲,小鹏也会做打车服务,但与车和家的区分在于小鹏没有针对出行场景做定制化设计,而是直接将面向 C 端设计的小鹏 G3 投入 B 端运营。

  这该作何解读呢?

  车和家做出行,是之前终止的 SEV 项目执念的延续。虽然 SEV 项目停掉了,但车和家对出行市场规模、本钱结构、电驱动平台、运营与总拥有成本(TCO)的思考,全部在与滴滴的合资公司中得以重生。我想说的是,车和家进入出行领域,是有一条隐形的脉络支撑的。

  那么威马呢?

  威马至今没有在出行领域大举投入,充其量只能算试水。但如果你长时间关注威马的话就会了解,威马管理层在各个公然场合提到 B 端市场一直都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我的意思是,无论车和家还是威马,进入出行领域都不会让人感到意外。

  但小鹏不是这样的。你找不到何小鹏对于出行运营的什么想法。打开小鹏官,这是一家「智能汽车设计及制造商」,与威马「新能源汽车企业及出行方案提供商」有显著不同。

  小鹏为何要进入约车领域?

  ■ 「有鹏出行」是怎样炼成的?

  3 月 26 日,2019 年补贴新政发布。就像我们之前文章里提到的,补贴退坡幅度之大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除了不依托补贴,走增程电动路线的车和家,所有新造车企业都开始承压。

  产品定位越平民,企业压力越大。1辆均价 50 万的车型,补贴退坡均价上涨 4 万,涨幅为 8%,一辆均价 15 万的车型涨价 4 万,涨幅达到了 27%。

  定位 万元市场的小鹏 G3 在 2019 年的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但是早在 2 月 1 日,小鹏就先新政一步完成了价格调整。调整后的小鹏 G3 全国统一售价变成了 15.58、17.78 和 19.98 万元,较上市发布会公布的 13.58、14.98 和 16.58 分别上涨了 2、2.8 和 3.4 万元。

  小鹏面临的困境和特斯拉因需求不达预期的连续降价没有本质差异,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特斯拉凭借独特的产品力和较高的毛利率,具备连续降价拉升销量的操作空间,而小鹏 G3 作为小鹏首款量产车型操作难度要大得多。

  但小鹏的路也没有被堵死,进入出行领域 C 端转 B 端就是瓜熟蒂落的方案。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有鹏出行」之于小鹏的重要性。

  首先,解决了小鹏 G3 的当下销量这个迫在眉睫,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其次,「自产自用」好的一面在于,品牌建设不会遭到首款产品交付的影响。早在 2018 年 5 月,小鹏 G3 就举行了范围达数百台的 G3 1.0 交付仪式,这是比跑得最快的蔚来还要快的交车速度。嗯,这数百台 G3 全部交付给了内部员工。

  如今小鹏 G3 投入「有鹏出行」运营,意味着小鹏由于造车经验不足致使的首款车型的大量小问题、小毛病都会通过公司内部渠道得到反馈,进行改进。不至于在社交媒体上出现大范围的发酵,对品牌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反,对一家声量不大的新势力而言,路上跑着的造型前卫(相对燃油车造型而言)的小鹏 G3,进入车内观感接近特斯拉的中控大屏,都是小鹏一块又一块的移动广告牌,有助于小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这种品牌运营方式性价比高于任何一种广告投放,由于它是零本钱。

  第三,运营经验的积累?为什么要打一个问号,这一点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先问一个问题:小鹏做出行,到底是不是认真的?

  从汇桔云平台雷达监测数据来看,小鹏在 2018 年 12 月 10 日密集申请了「有鹏出行」的商标,一同注册的还有「神雕专车」、「神雕出行」等商标。考虑到行业对新能源补贴退坡早有预期,小鹏在这个节点注册商标不像是谋划已久有备而来,更像是未雨绸缪之举。

  如果这么看,「有鹏出行」在运营经验上的积累是一个不值得讨论的问题。面对滴滴 + 车和家这样的强敌,小鹏携 G3 进入约车市场带着多大的决心,会不会恋战都是一个问题。

  如果小鹏坚决做出行,G3 后续还会有真正的 2B 订制车型投入「有鹏出行」运营,那末此次 G3 的投放对小鹏加深对约车运营的理解、小范围投放的车队管理、成本控制都是很好的开局。

  最后,XPilot 的迭代。我们之前写过,在小鹏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 XPilot 3.0 上,小鹏展现出了极大的野心,致力于自主建立起感知能力。这对算法的研发、快速训练和迭代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路上跑着的每一台小鹏 G3 ,都标配了 XPilot 硬件。对于特斯拉 Autopilot 以影子模式搜集海量真实路况数据训练给深度神经络,不断改进 Autopilot 的算法,互联出身的何小鹏看得很清楚。

  在?3 月 26 日?2019 补贴新政公布的同一天,何小鹏宣布小鹏汽车今年 7 月底前完成 10000 台?G3 车型的交付,全年交付 40000 台。当时我们对这个 Elon Musk 式的销量指引充满疑惑,有了「有鹏出行」,一切都变得合理。

  看到这里,你是否是觉得,G3 的 C 端转 B 端是小鹏在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小鹏根本无意布局出行?

  耐人寻味的是,「有鹏出行」的实体公司广州小鹏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早在 2018 年 6 月 5 日就注册成立了。在那个时候,蔚来 ES8 只交付了区区 10 辆,而除蔚来外的绝大多数新造车公司都未开始交付。在如此早的节点,小鹏提前预判 2019 年的销量走势及对策显得过于前瞻,有些不合逻辑。

  我们来聊聊小鹏 G3 这款车,在何小鹏正式加入小鹏以后,G3 的 Beta 版已经下线,随后这款车在很短的时间里(相对于汽车行业的改款周期而言)又经历了 1.0 和 G3 终究量产版两个批次的迭代。4 月 16 日的上海车展上,小鹏 P7 正式发布,P7 之于 G3 无论设计、性能、智能化乃至品牌命名都是洗心革面的提升。在小鹏内部,究竟如何定义 G3?

  「有鹏出行」对小鹏重要吗,非常重要;「有鹏出行」能成功吗?最少在运营车型是G3 的当下,很难;对出行这个局,何小鹏会恋战吗?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营养不良的孩子
薏芽健脾凝胶治疗便秘吗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功效
友情链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