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则报导
2020-01-16 11:52:31 菏泽汽车网
一汽终对捷达下“杀手”好事还是坏事?
近日看到一则报导,称“因单车销售利润过低,一汽大众已着手缩减捷达销量”,“2008年一汽大众各经销商捷达的任务指标是其全年销售任务的40%,今年开始出现转变,经销商全年的销量中,速腾加迈腾必须完成总销量的35%以上,捷达比例必须小于40%,才能考评合格,拿到厂家100%的返点”。终于,一汽大众因为“利润过低”,开始对老功臣捷达下“杀手”了。——这是顺了民意的好事?还是置市场需求于不顾的坏事?
用很多友的话说,捷达这个破车,早该停产了。“孙子辈”的宝来已经换了代,“曾孙子辈”的速腾,也到了当打之年。作为一款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爷爷辈”车型——1991年进入中国的捷达,来自于德国大众1983年的捷达A2——就算经过一汽大众一再改进,连续辉煌了17年,可平台技术上的老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该“退休”了。再说了,既然德国人这么看重中国市场,那就该把大众有的东西都拿过来,什么PQ35、PQ46、TSI、DSG,一个都不能少。毕竟咱中国人民现在有钱了,享受“世界同步”的待遇是理所应当的。而对一汽大众来说,一方面就像他们表示的,捷达的利润率太低了,与其花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造一个只能赚一万的捷达,不如牺牲点销量,造一个能赚三五万的新宝来;另一方面,捷达已然从十多年前的高端德国车,变成了如今街头的“出租车之王”,这样的地位,对于整个大众在华的品牌形象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也难怪有人会说,一个卖捷达的牌子,怎么有资格卖辉腾。所以综上所述,让捷达逐渐隐退江湖,于己于人都有好处。是好事。
不过,能在中国市场上畅销超过十六年,销量超过百万,这就是捷达的本事。就在最新的3月销售数据统计上,捷达单月销量超过两万台,继续蝉联着狭义乘用车销量排行榜的冠军。有市场,当然不能说退就退的,哪怕它的净利润只有几千块。再者,和那个生产了超过半个世纪的甲壳虫比起来,捷达这点“工龄”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要我说,除非哪天捷达销量跌破3000一个月了,那才是它在中国真正停产的时候。
捷达的存在,是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真实体现。
偌大的中国市场,实际上还远没有达到欧美日发达国家那种成熟的高度,且不说我们的消费观念尚为感性,中国市场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当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消费者,已经有能力购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辆车的时候,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的消费者,还在憧憬着自己的汽车梦,这是经济差异;当大冬天我们近1/3的国家平均气温不到-10度的时候,我们的海南岛还在享受着一年中最“冷”的25度,这是环境差异;再加上我们国家地理上巨大的海拔差异、地域差异以及各个地区间生活习惯、交通环境以致各厂家络建设方面的差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汽车消费观。造出一款既能够尽可能满足最广泛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对车辆要求的产品,对任何一个汽车制造厂而言,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固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我们日常使用的汽车中,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在眼下的中国,最好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最合适。捷达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不在于它有多么先进,关键就在于它能满足很多消费者对车的基本需求:皮实、耐用、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修车铺都对它知根知底,一桶90号汽油就能让它走遍天下。很多人口口声声念叨的TSI,行吗?
捷达,究竟还要在中国存在多少时间?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一汽大众说了算的,更不是我在这里胡说就能说出来的。一切都得靠市场去决定。正如上面讲到的,现在的中国,还就少不了一个捷达。哪怕现在利润率再低,对一汽大众而言还是赚钱的,并且40%的销量贡献,也是现有任何一款一汽大众的车型无法取代的。按照文章开始提供的比例数据和目前一汽大众拥有的产品结构,实际上要完成今年100%的指标,主力将是新宝来+速腾+迈腾的55%。按照3月份数据显示,三者销量总和(22873台)仅与捷达一款车(21022台)的销量相近,尚不到总销量55489台的一半,要达到目标,尚需努力。在我看来,对新宝来的经营将是一汽大众销量创新高的重中之重。速腾和迈腾,受限于成本,与各自的竞争对手相比已不具备十分明显的优势,能够分别取得7986台和4647台的销量成绩,已是两者的较为理想的结果;而上海大众朗逸在3月份创下的11676台的销售数字,则给了新宝来以信心,同宗同源的它,势必会以朗逸为参照物,尽可能多的把捷达减少的销量部分,揽到自己的头上。
只能说,随着生产流程的优化、对采购成本的进一步控制,使得新宝来的价格逐渐走低,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三年中,逐步使之代替捷达,成为一汽大众新的销量冠军。可即便如此,我认为捷达依然不会“退役”,市场多级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它对三、四、五级市场依然存在着吸引力。
其实,我们需要更多的“捷达”。
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更多具有务实精神的产品——不仅是产品的务实,其价格同样需要。有钱人自不必说,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真不会随随便便就扔给哪个经销商。消费者只希望,花出去的钱,能换来一个用着足够放心、省心的产品。不过说实话,现在真正称得上务实的车型并不占多数,庞大的市场需求让车企们尚没有心情像对待欧美消费者那样对待中国的消费者。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往往成为了企业抬高车价的砝码,而一个先进却并不适用于现阶段中国的技术,也同样被赋予了高价格的理由。
既然知道全球车市不景气,既然看到中国消费者巨大的消费能力,那么就请认真对待你们的上帝吧。
宝宝缺钙枕秃怎么恢复菏泽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北京京科银康中医医院马新光
- 上一篇:图为比亚迪思锐
- 下一篇:印度2月份轿车销量回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