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随笔话说老师

2020-03-07 23:06:03  菏泽汽车网

随笔‖话说“老师”

话说老师。

◎ 吴联平。

一直以来,我认为老师这个称谓是极其严肃而又神圣的字眼,容不得别人私自去亵渎。而如今,在各行各业中,称老师和被称作老师的人却屡见不鲜,甚至有些泛滥,这让人不得不有些愤愤不平和隐隐作痛。

也许,是我自己孤陋寡闻的缘故,我总觉得能有资格被称作老师的,唯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后来我才知道,对那些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亦可称为老师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给予老师一词的解释。言下之意,只要你在某方面有专长有专攻,在他人面前都可以被称为老师别人要想学你的艺拜你为师,就非得叫你一声老师不可。不过,在过去,仿佛记得师傅收弟子之时,并没有弟子称师傅为老师一说,最多也只称作老师傅而已,却要无端在老师二字后面徒劳加个无聊的傅字。

几千年的中国古老文化曾让师傅”和老师傅”蒙羞蒙耻,在现在最开放的时代,那些所谓的师傅”和老师傅”都已不习惯别人这么叫他们,叫他们一声师傅”或是老师傅”让他们逆耳让他们鲠喉。于是乎,师傅”和老师傅”两个称呼就成了千年古董万年古迹,只能永久躺在博物馆享清褔、独守寂寞了。师傅”和老师傅”都摇身一变成了冠冕堂皇的老师”我不知道唐僧的三个徒弟现在是否还在称他为师傅”是否也改口叫他老师”了呢?不过,孙悟空、猪八戒、叫唐僧为老师”着实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有些刺耳。

对于师傅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也给予了明确的解释。一是指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之人;二是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如大厨师傅、木匠师傅等。只是现在工、商、戏剧等行业都变成了高贵职位,再没有人愿听别人叫他们一声低下的师傅都改成了高雅神圣的老师只有在那些低下卑微的行业(如泥瓦活、木匠活、石匠活等)之中,还能依稀听见几声师傅的叫喊。不过,还能听见几声师傅的叫喊,已实属不易。

可我总觉得老师一词虽够正式也够高雅还够神圣,但把它冠在工、商、戏剧行业中,还是有些别扭,也有一些不够亲切和一些无奈。也许是师傅(父)一词听惯了的缘故,总感觉师傅(父)一词更令人敬重更令人感觉亲切温暖。老师只有冠在被尊称为师长的教师行业,才能体现老师一词的神圣,也才能体现老师一词的那种高雅韵味。只是更令人乏味的是,现在的大专院校的学生彼此之间都不称同学了,倒习惯称同学为师姐师妹师兄师弟了。言下之意,是把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名副其实的老师当成了师傅他们虽在嘴上没这么奇怪地称呼他们的师长,也许他们心里早是这么想了,或是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这么称呼了。

前几日看中央三台毕褔剑主持的梦想剧场节目,节目请了2006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阿宝作为点评佳宾。在节目进行到现场观众上台模仿秀节目时,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上台就红着脸说:我要模仿阿宝老师唱歌。一听见他的自白,我就有些莫名惊诧,阿宝出道才几天?也到老师级别的艺人了?只是阿宝自己不曾红脸,欣然默首了这种神圣的称呼。小伙子的红脸,我不知道他是因为害羞还是因为怯场,亦或是因为称阿宝为老师有点不妥,而又一时找不出合适的称谓而害臊?我虽然喜欢阿宝喜欢听阿宝高亢清亮的歌声,但他能在亿万观众面前随便默首别人称他为老师我有点不敢苟同。不过,我后来注重观看其它娱乐性节目后,我就有些见怪不怪了。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着实给很多观众带来了快乐,消磨了许多难挨的时光。可以毫不吝啬地说,快乐大本营节目以何炅和谢娜为首的五个主持人是五大活宝是几个快乐天使。只是在欣赏节目享受快乐的同时,也有一些倒胃之感。其他几个主持人谢娜、杜海涛、李维嘉和吴欣都要尊称何炅为何老师时时将老师挂在嘴边,把他们同事之间的亲和关系弄得是那么生疏,难道这只是单纯出于礼貌吗?还是出于其它别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像他们四位之间一样可以随便地互称姓名?就因为何炅在湖南卫视早出道几年?

影视界中的演员被称作老师的更是泛泛辈出、层出不穷,他们在电视台做娱乐节目时,被别人尊称为老师时,他们似乎是脸不变色心不跳,欣欣然快意接受别人的尊称,从不说个不字,他们把接受尊称变得理所当然、变得天经地义。而过去,戏子属于下三流之类,谁能尊称他们为老师而如今,时代变了,演员们都翻身得了解放,以工人出身的王宝强因一部《士兵突击》跻身于名人行列,竟堂而皇之地步入复旦大学的讲坛为莘莘学子们大谈而特谈他的成功之道。仔细聆听他的所谓演讲,除了几个爆料惹得学子们哄堂大笑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学子们思考的东西。李湘在大学演讲,居然频频读错几个字,你道悲哀不悲哀?而他们也颔首默许学子们亲切地喊他们一声声老师谁说他们不是在亵渎老师的神圣?谁说他们不是在践踏老师的高雅?

那些网络歌手因一曲成名,也可以坐上佳宾席位为某个比赛节目当点评佳宾,也可以毫不避讳地装出老师”的姿态,来为选手高谈阔论业内的所谓专业术语,他们的点评就似愣头青写的爱情朦胧诗,让人听了除了朦胧还是朦胧,如坠五里雾中。而在业内真正能够被称得上老师”的人,应该是有一定分量的重量级人物,就像歌手到歌星再到歌唱家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质的飞跃,而关键是质的飞跃。就如有些人唱了一辈子的歌仍是歌手,抵达不了歌唱家的阶梯;有些人演了一辈子的戏仍是普通演员,戴不了艺术家的皇冠。

只是在现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里,总喜欢滋生出很多怪胎:唱不了三首歌就成了歌唱家;写不了两篇小说就成了小说家;无意中弄出一个小发明就成了发明家;花半辈子功夫出了一本小诗集子就成了著名诗人;主持不到五场节目就成了著名主持人…他们总喜欢把家”及著名”这些抢眼让人受用的字眼加冠在业内头衔前后,真让人有些摸不准头脑又瞠目结舌。而真正的那些老艺术家老前辈却出言低调、做事谨慎,不得不让那些喜欢吹捧自己的小艺人值得深思。

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高雅的民间艺术却始终走不出山门更走不出国门,这些民间艺术鼻祖从没有人称他们为老师”不管媒体还是大众都习惯性叫他们一声老师傅”只是这些鼻祖们听见别人叫他们老师傅”时从没感觉有些不雅或是有失身分。我想呼吁的是,那些喜欢别人叫他们老师”的所谓艺人和艺术家也学学这些鼻祖,多听听别人叫你们一声小师傅”或是老师傅”做人谦虚一点,也许这个世界就会显得更温暖更和谐一些。

个人简介:吴联平,男,1970年12月出生,湖北巴东人,现供职于宣恩县委办公室,县作家协会会员。一生酷爱灵性跳跃的文字,一生喜读哲理彰显的诗书。读高中时,开始尝试写作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小说、随笔、笑话,2009年开始在《故事会》发表笑话豆腐块使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变成纸上铅字,算是自己的作2013年在《恩施晚报》发表散文《人生两次泪》后陆续在《清江》《恩施日报》《贡水文澜》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随笔30余篇。

创作感言:从小就有一个追逐作家梦的情怀,从小就有一种摆弄方块字的执念。读文可以明理明智,写文可以修心修身。书看多了,人见多了,事经多了,集聚在心中的感悟就如喷涌的岩浆翻江倒海,急于寻找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便是用文字潜心去表达。于是,一篇篇文章在挑灯夜战中出炉,一句句惊艳之作在冥思苦想中诞生。每一次作品的智造都是一个劳力费神的过程,都会消耗无数个脑力细胞。初见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就如自己新生的婴儿在阵痛中分娩,既有智造的阵痛,也有孕育新生的惊喜。从此,花草树木、虫鸟走兽、人间冷暖都会变成我键盘上跳舞的文字,我的文字便也在花草树木、虫鸟走兽、人间冷暖中依身附体,赋予他们全新的生命和灵魂。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老师

老师,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傅

师傅有以下几个含义:老师的通称;太师、太傅或少师、少傅的合称;对僧道的尊称;对衙门中吏役的尊称;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师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徒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师父的重要职责之一。

辽宁癫痫病专科医院
枕秃和出牙晚是缺钙吗
合肥妇科专科医院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