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文革时期的出现的三突出

2020-08-04 11:50:23  菏泽汽车网

文革时期的出现的“三突出”

2014年2月21日,曹庆晖教授在北京新保利大厦带我们一起回顾中国油画的四百年。一个半世纪前,西方文明强力撞开中国的大门。表面上看,中国社会的全面融合西方文明是这150年间的大势所趋;但当西方文明的灌入到达一个饱和点之后 即中国社会完全掌握西方文明要点之后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新一轮的中华文化同化异质文化、创造属于自己时代辉煌的鼎新过程,已经显出端倪。中国油画,就是中华文化开始同化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我们看其他的,那个时候讲油画民族化,这是一种方式,就是油年画的方式,把年画的语言和把油画平图了,年画的格式,他们有比较好的训练,大量的作品是以为这就是一个民族化的套路,所以说罗工柳回国以后就说这样的民族化根本就不是民族化,这样的民族既排斥真正向欧洲学习,也把向传统学习的大门堵死了,两边都不学了,他就要一个皮毛,要一个符号,这个不是的,这个不是民族化的东西,当然这个是作品,我们拿这个作品想说什么呢?当时有这样一种主流的倾向。 王文斌的《夯歌》很有意思,这张画很亮,这张画在美术馆收藏拿出来会看极其亮,那种外光感神来之笔,王文斌老先生,一辈子他有这样一张代表作也就值了,外光很亮,边线处理的很有装饰性。又是一个外光下的光颜色,而且气氛、情节都很好,《夯歌》。 全山石的《英勇不屈》也是当时的一件很有影响的作品。我想说什么呢?《英勇不屈》和罗工柳的那张《前仆后继》两个搁一块就能感觉出罗工柳在主题性创作上的那种思考的程度比他又前了一步。这个里面依然是情节是主要的。 靳尚谊老师在油画创作上他自己说他不是一个特别很聪明的人,他自己从学校出来以后也是应付各种各样的主题创作,但是他就觉得别人这种大场面多人物的驾驭能力都很好,他也能画,但是他觉得特辛苦、特别累,画了半天也不见得比别人多出彩。是通过毛泽东在12月会议上他自己有一种自我的感觉,就是他的强处是在肖像上,不是一定要画成很多的东西。后来他也是在中国,我们看他很多是肖像,以肖像创作名世。 我们看到后面所有的作品全部是仰视的。你注意到这一点了吗?为什么这么慢? 三突出 这个主要是讲文革这一段,文革有一些戒律,有一些清规戒律,就是条训,所有人物当中突出正面人物、正面人物突出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所以说一部戏、一张画、一个故事只能有一个中心,所有的样板戏里边都是服务于这个东西的 一个中心。这个东西其实是在文革的时候于会永首先提出来的,但是他说法有点儿累赘,后来姚文元又改了,最后精炼加工成一个 三突出 ,就是这么一个突出。这样的话你会发现在画面当中如何达到正面人物是英雄人物,英雄人物和主要英雄人物怎么突出他,这个要求艺术家来实施,这个实施过程当中样板戏对艺术家有很大的启发,当一个英雄人物出来以后一亮相肯定是一束追光打过来的,本身他的油彩就是画的红油彩,红的追光打过来,像《智取威虎山》、座山雕、百鸡宴所有的动作都是要围绕杨子荣,杨子荣永远是立着的,他们一说话就猫腰,俯着看,而且他们的脸上本来就画青色的油彩,打上那种青光,这就是加强对比,把这个关系通过对比强调出来。 在 文革 初期的时候 三突出 还没有形成一个戒律,但是这个画其实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独有的一张 样板画 、 圣像画 ,样板。这张画毛泽东本人是见过的,毛泽东本人见过以后对这张画他没有提出什么更多的意见,他只是说我当时去安源的时候穿的没这么好,他是穿草鞋去的,这儿还穿着布鞋呢。这张画是他见过的。这张画首先是受到了江青的认可被推崇出来,而当时完成这件作品的画家还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读书,装潢系的学生刘春华,后来在北京画院当院长。这张画跟他陪伴了一生,画这张画、卖这张画,打这张画的官司都是这张画。

吕梁治疗白癜风
新药资讯
荆州看白癜风去哪里
友情链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