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盘点电子警察发展历程趋势
2020-08-04 15:55:03 菏泽汽车网
智能交通:盘点电子警察发展历程+趋势
20世纪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不同程度地受交通问题的困扰
,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浪费大量宝贵时间。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世界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英文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s)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ITS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投以巨资进行ITS的研究与开发。
《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2012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同比增长21.7%。
智能交通定义成城市智能交通跟城际之间的智能交通,对于城市智能交通来说最关键的三大子系统:交通信号控制子系统、交通诱导子系统、违章执法子系统。
在违章执法系统中电子警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也是城市智能交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之一,其中可用于对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取证和实现交通信息共享。该系统能为公安部门有效打击超速、盗抢、黑名单机动车犯罪、查缉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分析交通状况、加强治安管理等各种违法行为提供信息,为各地公安及交警部门进行交通管理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电子警察发展历程
如今电子警察系统正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中,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硬件上都得到了显着的提高:电子警察系统至今历经了5个不同实现方式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1年之前)
起步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以数码相机+地感线圈为实现方式,虽然能抓拍违法车辆,但是此种方式采用民用数码相机进行抓拍,稳定性较差,并且在设备损坏后,厂家一般不负责维修,另外,此种方式采用地感线圈(感应棒)进行触发,需要在前端铺设地感线圈(感应棒),而地感线圈是需要在车道上切割环行线槽,然后埋设感应线圈(或感应棒)。车辆通过时感应线圈会发射信号给相应设备,检测算是比较准确。但是由于需要在地下埋设感应线圈,这样在加大了施工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的成本。而且麻烦的是当路面变更渠化时还需要重埋线圈。另外路面质量不好的地方对线圈的维护工作都是巨大的,并且一段时间以后还需要重新更换线圈,施工维护成本相当高。
第二个阶段(2001年~2005年)
这个阶段的电子警察系统以标清摄像机+数码相机为实现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市面上有了标清摄像机,使得直接通过分析视频的方式来检测闯红灯的违法行为成为了可能。此种实现方式避免了地感线圈存在的缺点,但依然采用民用数码相机进行抓拍,存在稳定性差、更新换代快、厂家一般不负责维修等问题。另外,数码相机无法实现连续抓拍,电子警察也就只能实现单一的对闯红灯违法行为的抓拍。
1234下一页>
换锁芯阳泉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宝宝着凉肚子胀气怎么办- 上一篇:广西一男子强奸前妻未遂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 下一篇:【香蕉奶酪披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