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是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战胜抑郁症的
2020-08-04 16:02:32 菏泽汽车网
哈利波特是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战胜抑郁症的?
重新拾起《哈利波特》,看完第三部后,猛然发现,哈利的性格不是敏感这么简单。
小时候熟读《哈利波特》系列的,应该都记得哈利的死对头伏地魔没有在《阿兹卡班的囚徒》一册中出现,本书中哈利最大的敌人是摄魂怪。
摄魂怪是阿兹卡班监狱的看守,身披斗篷,身高可及天花板的怪物。它的脸完全隐藏在头巾下面......一只手从斗篷里伸出来,这只手发出微光,灰色、瘦削而且结了痂,像是什么东西死了,又泡在水里腐烂了......
卢平教授曾对哈利讲解过,摄魂怪是地球上最可恶的生物之一。它们成群结队地出没在最黑暗最肮脏的地方,欢呼腐败和绝望,把它们周围空气中的和平、希望和欢乐都吸干了。就连麻瓜也感觉得到它们的存在,虽然他们看不到这些家伙。过于靠近一个摄魂怪,你的任何良好感觉、任何快乐的记忆都会被它吸走。如果做得到的话,它会长期靠你为生,最后将你弄得跟它一样没有灵魂,而且邪恶。留给你的只有你一生中最坏的记忆
说到这里,是不是已经有人觉得,摄魂怪非常类似我们麻瓜世界里的另一个词?
没错,就是抑郁症。
哈利作为魔法圣婴,一个可以抵挡伏地魔的孩子,却对摄魂怪毫无抵御能力。每当摄魂怪靠近他,哈利就会淹没在彻骨的寒冷之中,听见母亲临死前的尖叫,接着被摄魂怪虐得痛苦不堪。
而且自从在火车上第一次有了这种体验后,哈利再遇到摄魂怪,他都会觉得一阵熟悉的可怕的寒流又向他袭来。
事实上,这句话作为对抑郁症体验的描述,再贴切不过。多数抑郁症病例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因为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当人还没有识别这种自动思维时,不管本人真实处于何种情境,情绪却都会浮现出一种熟悉的消沉感,并以极快的速度坠入黑暗深渊。这种几乎轻车熟路的体验,让人无力反抗,也无法中断。
有医师指出,抑郁症......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数天,甚至会有持续数月之久的。一般经过一个发作期后会自行缓解,缓解期完全恢复正常,而且自己完全能够知道发作时的不正常,自己本身也希望再不复发,但却往往多次发作,这个非患者本人所能控制。
狡猾的摄魂怪感应到哈利易被攻击的体质,频繁出现在他身边。终于在魁地奇比赛中,哈利被一群摄魂怪攻击,他跌下光轮2000,从高空坠落下去。这种从云端跌落的无助无望,坠落情绪深渊的自动思维模式和踩不到底的深渊恐惧,以及反复出现的情境和对预设场景的心理畏惧,都在暗示哈利的摄魂怪就是抑郁症。
事实上,小说J.K罗琳本人的采访中透露,摄魂怪的设定其实是她个人生活经历的文学体现。
1991年,26岁的罗琳去了葡萄牙教孩子们英语,在此之前她做了一段时间的秘书。1992年10月16日,她嫁给了葡萄牙的电视乔治?阿朗蒂。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同年11月他们分居。传记作家写到罗琳当时曾遭受家庭暴力,但对于那段婚姻,旁人仍无从得知全部详情。
乔治?阿兰帝斯在《每日快报》的访谈中,提到他俩最后一晚时,他曾把罗琳拖出家门,殴打她的头部,当时还是凌晨5点。12月,罗琳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Jessica)回到了英国。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走投无路的罗琳正是在那幢狭窄的平房中写出了她的第一本《哈里?波特》。
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罗琳的病情在前夫赴英探望她们母女时加剧。她向法院申请保护令,迫使阿兰帝斯独自返回葡萄牙。在那段低潮期,罗琳被确诊罹患临床忧郁症,曾试图自杀。忧郁发作时的黑暗感受成为罗琳创造摄魂怪这种生物的灵感来源,那是《哈利?波特》里一种会吸食人类正面情绪,甚至灵魂的黑暗生物。
罗琳将那场失败形容成种解放,她说失败代表了摒除不必要的事物,我不再自我欺骗、干脆忠于自我,投注所有心力完成唯一重要的工作。要是我以前在其他地方成功了,那么我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的决心,投身于这个我自信真正属于我的领域。我重获自由了!因为我最大的恐惧虽然降临了,而我还活着,我还有个可爱的女儿,还有台老旧的打字机和伟大的构思。曾经跌落深邃的谷底,却变成日后重生深厚的基础。
谜底揭开《阿兹卡班的囚徒》一书中,自始至终折磨着哈利的摄魂怪的本尊-------就是抑郁症。
我对哈利的这份感受格外敏感的原因,是因为曾有过抑郁的经历。而当我证实罗琳的确在哈利身上注入了这样的黑暗面时,说实话,我震惊了。
我不能理解,哈利作为一部成长童话的主角,他怎么能得抑郁症呢?因为内心深处,我觉得患有抑郁症是一种羞耻,不应该告诉外人。
青春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抑郁的体验,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心理治疗和咨询还是一个罕见的词语。于是,多数人都在各自不同程度的抑郁中挣扎,也伴着随后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的人自我痊愈了,有的人则不幸的更加严重,直到成年甚至工作几年后,问题才被摆在明面上。
我们羞于向外人道出自己的困境,因为我们不想被别人当成弱者,不想被人说心理素质差,因为别人都没事,怎么偏偏我这样呢?因为别人一定会觉得我矫情软弱而讨厌我。
当哈利第一次向人诉说自己的困境,询问卢平教授,自己为什么会被摄魂怪影响时,卢平教授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尖锐的指出这和软弱没有关系。
随后一缕冬日的阳光照进了教室,照亮了卢平的灰色头发和他年轻脸庞上的皱纹。尽管如今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但看到这句话时,我还是被一缕冬日的阳光照进心里。
我们对抑郁的认识从不准确,它其实只是我们在成人路途中可能遭遇到的一个困境和难题。
所有的恐惧都是源自不了解,当我们给事物它们本来的名字,就会获得平静凝视它的力量。
当一种习惯性的自动负面情绪开启,我们将坠入抑郁症的蛛,难以挣脱。这种难以自控的失守会让我们埋怨和不信任自己,于是,我们希望被一个可以相信的人拯救。
-这个人可能是父母,是朋友,是恋人,也可能是一个我们心目中永远不会像我这样的人。
-这个人是强大的,无私的,具备我们身上所没有的美好品质的,总之他具有神性。
哈利在本书中遭遇最大危机时,意识朦胧中看到湖对岸有人替他召唤出强大的护卫。他坚信那个巫师就是他已经去世的父亲。
赫敏和罗恩身为局外人,很容易说出人死不能复生这个真理。但是看着哈利祈祷的眼神,是不是就连作为观众的我们也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
因为,我们也曾这样祈祷过。但是,不管祈祷的力量有多大,哈利的父亲都不可能再出现于人世。
有过抑郁体验的人,在听到没有人可以拯救你这句话时都感到扎心的疼,因为依赖关系被拒绝,因为担心永无天日而绝望。
在情绪的蛛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感知这不是我喜欢的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就算拯救者带你去了另一个次元,你还是你。我们真正渴望的并不是逃去另一个次元,而是能像拯救者那样去感受这个世界。
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没有人可以替我们尝到草莓的甜味。
我们真正希望的,是能变成拯救者。
哈利到底如何靠自己战胜了摄魂怪呢?通过向卢平教授请教,哈利得知了一种极高深的魔法,那就是------守护神咒。守护神咒的咒语是呼神护卫,呼神护卫为拉丁文ExpectoPatronum的意译。这句拉丁语字面的意思是等待一个护卫。当守护神咒起正确的作用时,能召唤出一个守护神。
守护神是一种抵御摄魂怪的东西,是一种护卫,在施咒者和摄魂怪之间起到盾牌的作用。它是一种正面力量,它所倡导的东西正是摄魂怪的食粮希望、快乐、活下去的愿望但它不能像真正的人那样感到绝望,因此摄魂怪就没法伤害它。起作用时由魔杖末端喷射出银色气体,最终形成成型的银色动物。每一个样子都不同,跟召唤它的巫师有关。
要让这道咒语起作用,人在念出呼神护卫时需要竭尽全力回忆某件快乐的事情。
哈利选取的快乐回忆很有意思,他选择的并不是在霍格沃茨的任何一段经历,而是逃离姨妈德思礼一家的回忆。
哈利第一次唤出成形的守护神,他选取的记忆是发现自己是一名巫师,而且要离开德思礼一家到霍格沃茨来上学。在努力回忆他知道自己要离开德思礼家时的感觉时,哈利感受到了强烈的快乐。
哈利和小天狼星相认后,小天狼星说出了希望作为教父和哈利一起生活的愿望。哈利欣喜若狂,能够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是他心底一直的心愿。于是,在遭到成百上千只摄魂怪最终的围攻时,为了保护自己和小天狼星,哈利狂怒地眨着眼想看得清楚些,他不断重复着我要和教父一起生活了,我要离开德思礼一家了!
尼采曾经说过:
Hewhofightstoolong
againstdragonsbecomesadragonhimself;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andifyougazetoolongintotheabyss,the
abysswillgazeintothee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人在扭曲的环境中生活过久,可能会丧失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因为人的信念会被摧毁。但相同的,人的信念也可以被重建。
德思礼一家是哈利的父母被伏地魔杀死后,他当时唯一的家人。但这一家麻瓜无药可救,对外病态隐藏哈利的存在,他们对哈利的一切都持厌嫌和打压态度。正是这个无法逃脱的原生家庭,在过去十一年里,给哈利带去了无尽的压抑和孤独。哈利脑海中最黑暗的记忆是他父母被伏地魔杀死的那一晚,而他最痛苦的经历则是在德思礼一家寄人篱下的生活。
于是,哈利最快乐的回忆就是出离这个过去的梦魇,摆脱这个家庭对他的控制,过上另一种真正像人的生活。重新想起这些瞬间,哈利会获得站立的勇气,击退企图将他拽回深渊的摄魂怪。
这段记忆唤出的护卫之所以可以阻挡摄魂怪,是因为它所倡导的是希望、快乐、像人一样活下去的愿望;而且因为它是不灭的信念,所以在面对摄魂怪时它不会像真正的人那样感到绝望。
哈利的守护神,是他追逐另一种生活的信念。
正如在情绪的蛛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这不是我喜欢的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而一旦我们找到进入另一种生活的缝隙,力量将如同护卫一样自我们的阴郁的心底涌出,纷纷钻出这个缺口。
当哈利穿越回先前时间,希望和自己的拯救者-父亲见面时,他恍然意识到,当时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哈利果断的抽出了魔杖,大叫呼神护卫,拯救了自己。一只全身发亮的牡鹿向一大群摄魂怪冲过去,摄魂怪后退、溃散、隐入黑暗之中......
当哈利意识到,一直是自己在拯救自己时,他最终完成了对自身信任感的重建,也构建了自己新的底线,更加筑了继续追逐心目中生活的信念。
罗琳在治疗抑郁症时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
这套由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心理治疗方法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目前,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艾利斯(Ellis)认为,经历某一事件的个体对此事件的解释与评价、认知与信念,是其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根源,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只有通过疏导谈论来改变和重建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贝克也指出,心理困难和障碍的根源来自于异常或歪曲的思维方式,通过发现、挖掘这些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前面我们提到抑郁症患者都会有一套自动消极思维模式,而核心信念(类似于世界观、价值观等)是支持每个自动思维的核心部分,它们也是指导和推动生活的动力。这些信念会被人们认定是绝对的真理,认为事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大多数人会维持比较正向的核心信念,如我是有价值的。但有抑郁体验的人多有负性的核心信念。而当一个人的核心信念是我是没有能力的,那么在生活中他就会倾向于选择性地注意与此核心信念有关的某些信息,即使有积极的信息,他也倾向于消极解释,会持续相信和维护这一信念。
这里我无法专业的复述认知重建的过程,只能结合自身的经历的来论述。
我知道,当人打破错误的核心信念,而建立起新的信念,人就可以有新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而信念,源自我们对不一样的自己,不一样生活的渴望,这种欲望和每一小步前进,每多做一件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事情,都会帮助我们积攒起蜕变的力量。
在哈利和摄魂怪一次次的战斗中,他打破了悲剧,并在悲剧之上重塑了自己。哈利明白了,他的守护神就是他自己,就是他摆脱昔日悲剧,追逐全新生活的信念。
童年时期阅读的作品,会让孩子天真的相信,一切都会好的,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奇迹。
于是,因为充满幻想,弱小的孩子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样充满了力量。
十几年后,回视《哈利波特》,我没有失望,更没有觉得被骗,因为罗琳说的是实话。这一切并不仅仅是故事,罗琳将自己的切身经历融入到故事里,并且埋下一句很酷的咒语。发现并且读出这句咒语的人,就会像哈利那样蜕变成隐藏在麻瓜世界里的成年巫师。
这句咒语就是,一切真的都会好起来,即使面对的是看似无法战胜的摄魂怪,即使曾经坠落深邃的谷底。
罗琳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摆脱我们不喜欢的生活,不要在面对生活的挫折时丧失信念。
现在就像卢平教授说的那样,闭上双眼,寻找你最快乐的记忆,去召唤你的守护神。
沈阳哪里有白癜风治疗医院邢台治疗白斑病费用
漯河白癜风医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