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银保独汏繁荣之下隐忧多
2020-09-28 19:18:35 菏泽汽车网
9月22日,中国保监会披露了今年1-8月份的保险业经营情况,寿险公司总保费增幅为66.1%,银保业务对保费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仍在持续。
此前的9月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治超在银行保险专题工作会议上表示,中保协近期正在全国启动和开展对恶性抬高银保业务手续费问题的检查。而根据保监会的部署,此次银保专项检查将截止到10月10日,重点在于打击银保销售误导。
●银保激增
2008年以来,银保产品呈现了井喷式增长。今年前7个月,我国寿险业创出了近10年来同比最大增幅。
根据保监会的统计,今年月,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4.4%,其中银行保险大增153.8%;7月寿险公司总保费增幅达到66.7%,银行保险保费收入更是高达2443.7亿元,同比增长159.6%。截至今年7月,银行保险已占寿险业务的50.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分红险、万能险及投连险三大投资型险种合计市场占比已经接近80%,为78.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障功能较强的普通寿险产品保费收入未出现增长,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至11.7%,若扣除其中的续期业务,按新单保费统计的话,比例则更低。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认为,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从紧的货币政策等都是致使资金流入保险领域的原因。同时,银行在基金销售下降和高手续费率的刺激下,销售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很高。另一方面,由于银保产品多为投资连结、万能寿险和保障功能较低的分红产品,较高分红及结算利率也诱使客户将大量的资金从低迷的股票市场转投到保险市场。
●误导频仍
在资本市场低迷之际,寿险业银保业务的骄人成绩并没有让监管层感到欣喜。手续费和销售误导成为监管层头痛的两大问题。
近日,家住北京回龙观的林小姐向咨询,由于结婚急需用钱,她想把父亲前年为她存的一份分红险取出来,可是却发现本金损失不小。林小姐的父亲告诉,当时听银行的人说这份险不仅有保障,利息高于同期储蓄,收益可达8%,还不用扣税,而且每年分红,就将准备留作嫁妆的3万元买了它,没想到不能像存款一样随时支取。
事实上,像林小姐的父亲一样将存款转为保费的人不在少数。在听了银行理财师的精心介绍后,很多人对保单的保障范围、保险期限等都记不确切,唯一印象深刻的是8%的年收益率。
24日来到北京育慧里附近的几大银行走访发现,误导现象仍然随处可见。
建行点的大堂经理看到咨询,极力推荐某款万能型保险产品:一次性交纳10万元,到第20个保单年度,个人账户价值将达到24万多,年收益率比银行存款强多了。
能确定获得这样的收益吗?问。见有些迟疑,这位代理人语气肯定地说:变成24万没问题,现在预算的还只是中期收益,如果收益好就更高了。
在交行的一个点,销售人员热情地向介绍起一款投连险。看到问起收益,这位代理人立刻炫耀起该款产品的过往业绩,而对于其中的风险以及费用问题却只字不提。
误导严重的现象也可以从投诉中得到反映。保监会近日对外透露,今年上半年保险投诉激增,共计5448件,比去年同期上涨24.7%。其中,寿险公司使用误导材料、私印虚假宣传材料、展业中夸大收益等欺诈误导在投诉中占据很大比例。
退保这是一项伟大的服务。如果你在 Facebook 上有一大群好友我猜你应该不到 30 岁那么这项服务让你的沟通状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银保误导的状况。今年股市的暴跌使得部分银保产品结算利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保险公司根本无法实现对消费者的高收益回报率的承诺,由此导致大量退保。上海保监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保险市场上分红险、投连险退保分别占退保金的50%和15%以上。退保的很大一尽管在此期间个原因就是营销人员在银保销售环节出现的误导以及投资收益率承诺过高。新华人寿某内部人士分析说。
●亟须规范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保渠道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产品功能以投资为主,保障功能很低。趸交业务比重高,长期期交业务比重低,业务结构很不合理。二是外部依赖性较强。去年资本市场的火暴刺激了万能、分红、投连等投资型保险业务的惯性增长,而今年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基金发行的冷清也助长了银行对代售保险的热情,但这些外部因素明年能否延续无法确定。三是销售费用增长过快。一些公司将手续费作为竞争银行渠道的主要手段,违背行业自律公约,恶性抬高手续费。四是违规承诺结算利率,销售误导等问题较突出。在投保人到银行购买保险时,银行人员往往以储蓄的知识来讲解保险购买保险就是一种长期的储蓄,这样容易误导投保人,并不能把保险的真正用途介绍出来。
上述问题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上月举行的寿险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年内监管部门将从银行保险入手,集中力量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争取在今年未来的4个月内,将银保业务过快的增长速度降下来。面对可能存在的销售风险,保监会还部署对银保渠道开展专项检查。
根据安排,各保监局于8月26日至10月10日开展实施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专项检查,现场检查重点包括银邮代理业务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误导行为等五大问题。
在监管部门重拳之下,高速增长的银保业务于8月份首度出现回落。上海保险同业公会最新出炉的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银保业务骤降至14.4亿元,而6月还是22.23亿元,5月的数据也有17.65亿元,到8月时已进一步降至12.49亿元。
●投保要弄清三点
目前,在银行冲动投保的多数是中老年人。保险专家提醒说,银保产品并非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保险产品。买银保产品,不能像存款一样随存随取。
专家表示,银行的理财师在推荐产品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拿银保产品与定期存款比收益。为了防止在高收益诱惑下冲动投保,投保人要弄清三点。
一要弄明白保险的保障范围。理财师在介绍时往往说还有保障功能,但消费者要弄清仅仅是身故保障还是有意外甚至医疗、重疾等方面的保障。如果含有重疾险,那么其中的重大疾病保障主要承保那些疾病,什么情况下属于除外等要弄明白。二是要弄清收益与风险。收益率是理财师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以,投保前必须弄明白投资收益是否有保证,合同上明确载明的最低收益率为多少,而且风险是和收益相关联的,尤其是投连险更是风险自担的产品,投资收益出现负数不是没有可能的,在投保时更要谨慎。三是要弄清费用情况。在产品宣传时,有些不规范的保险公司或是营销人员会将预期收益率提高,并隐瞒初始费用、管理费用等,给消费者带来收益率良好的假象。但是,这些费用关系重大。最普通的初始费用关系到退保的成本、实际的保费投资率等。此外,消费者还应关注计息的方式、红利的领取及其过往的收益情况。另外对于保险期限也要问清,太长的保险期限不利于资金周转。
大庆白癜风治疗费用
重庆白癜风治疗
北海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