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要有具体规划不是拍脑袋决策美食
2021-01-02 05:56:49 菏泽汽车网
核心提示: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新地名的产生不免草率,有些区县合并大多各取一字以求平衡,抑或张冠李戴,以致市县名称辈分颠倒,加之长官意志,终使各级必须履行的地名审核、论证程序流于形式。
旧城改造 新区开发 ,短短 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令人瞠目。行政区划的不断调整,无论是地改市的大量涌现,还是县区合并无一不涉及地名变化。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新地名的产生不免草率,有些区县合并大多各取一字以求平衡,抑或张冠李戴,以致市县名称辈分颠倒,加之长官意志,终使各级必须履行的地名审核、论证程序流于形式。
加之,规范全国地名工作的《地名管理条例》,自1986年颁布后,由于管理体制变更,时代变迁,有关专家认为已无法解决当前地名的 现实问题 ,亟须修改。
先后在地方与中央地名工作部门从事地名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 0余年的商伟凡,作为中国地名研究所副所长曾多次参与地方地名修改工作。
针对当下 城市改名 ,是否应该改、怎么改以及地名管理如何规范等问题,辖区南湖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商伟凡始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近年地方改名,大多饱受质疑,从您的专业角度怎么看待地方改名问题?
商伟凡:长期以来,一提改名人们就觉得很不好。一个城市的名字,究竟该不该改,关键看是否需要,有没有改的必要。一窝蜂地去改,肯定是不好的。但要一提改名就说不对,这就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比如有些地方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改名比较草率。官员也清楚改的新名可能不合适,但在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合并双方互不相让只能采取权宜之计,很多年之后这两批人都离开了,没人再吵了,才有机会重新改回来。
:地名的更改,本是地方事务,为何会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商伟凡:在改名之前要进行全方位论证,但现在形式上是有,在新地名 管理 条例的讨论稿中要求地名命名需专家评审,开听证会。但真正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说,有些人可能会考虑到某些方面的利益,难以坚持己见。看起来发扬民主了,听取老百姓意见了,但实际效果不好。
应该给地名 减负 ,如果说一个好的名字就能让一个地方富起来,那中国的问题倒好解决了。同样对地名,人们对它期望值太高,不过,减负也不是减到零,但现在把它炒得太热确实没必要,应该放到恰到位置上,力求名副其实。
:改名所引起的社会管理成本问题,也是被民众诟病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改名不久后又恢复老名,是否有这个必要?
商伟凡:一提改名,反对者就提改名的成本问题,有人说改个名要花费过亿,这个不是实质理由,关键看有无恰当的改名必要。
襄樊改回襄阳、思茅改回普洱等此类因行政区划变动,导致的地名错位问题需要改回,是将中断了的历史脉络重新连接起来,其实就是 坐 错了的位置换过来。我们理顺它,这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我国城市化发展飞速,全国各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如火如荼,地名命名工作与以往相比有哪些变化?
商伟凡:长期以来,人们对地名命名工作认识不够。我第一次负责地名规划,是去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新建面积150平方公里,产生 00多个新地名。当时当地政府向社会有奖征名,分一二三等奖,一等奖 万元。请我们去是请我们做评委,从上百套方案中选出一二三等奖。
开会的时候我不客气地说,某些地名有可取之处,但整个方案来看,没有一套能用的。地名是个专业,隔行如隔山。
城市要有总体规划,地名也要具体规划,不是拍脑袋的事儿。新建区域不是孤立的,它和老城区紧密相连,很多路都是由老城区延伸过来的,至少要考虑两个方向,一个是纵向的时间,由古至今要和谐;其次是横向的, 左邻右舍 也要平衡。这时候他们才知道地名也要规划。
上世纪90年代,地名规划先从地方产生。上海、天津大城市最先有这个概念。改革开放后,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原来是 零打碎敲 起名,现在则是上百个新地名成批出现,旧城改造改变了原有城市格局,新区开发则经常从零开始,农田变城市。从拟定,没有文化传承地名角度来说,很少有可传承和变通,这要求我们 无中生有 ,困难太大。
:总会听说,在城苏倒向“独”派市改名中会出现历史错位问题,这个怎么理解?
商伟凡:行政体制转变的同时,地级市定名稍有不慎就会横生枝节:有的张冠李戴,有的辈份颠倒,有的大材小用,有的小材大用。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举例来说,湖北省黄冈地区行政中心黄冈县,1990年改县级市未按常规称 黄冈市 ,却依明、清为黄州府治定名 黄州市 ,地区也未照例改称 黄州地区 。1995年 地改市 ,若称 黄州市 即顺理成章,结果是移植地区旧称 黄冈 (其实为旧县名)。 黄冈 本指当地小山,至多用于县境,根本无法代表周围县市。况且,地级市叫不叫 黄冈 无关紧要,县份少了千年 黄冈 堪称憾事。
:从影响甚大的 徽州改名事件 来看,地方改名颇具 随意性 ,我国有关地名的法律是如何规范的?
商伟凡:1986年1月,《地名管理条例》问世,同时明确 国务院委托中国地名委员会管理全国地名工作 。当时,由于这个机构是非常设机构,各级地名机构的主要工作还是组织、协调与制订规范、资料,遇行政管理就底气不足。
后来,国务院两次清理非常设机构,中国地名委员会也在调整范围内,先是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划归民政部,后又被撤销,其 工作由民政部承担 。
199 年,《地名管理条例》启动修订工作,修订稿仅是内容细化而无实质改变。
1996年6月,民政部颁发《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由于在总体上缺乏新意,颁发者又只是国务院的一个部门,这个 有总比没有强 的细则虽然对全国地名工作起到一定的应急作用,但在执行力度上难免大打折扣。
2002年《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开始启动,修订稿在2005年底民政部原则通过,但在国务院压了五六年,现在又重新来弄,到现在已过去11年还未出台。再者,近二三十年来,地名出现的许多现实问题,在修订稿中并没有涉及。
:虽然《地名管理条例》修订稿至今没有出台,但一些地方的《地名管理办法》都已经做了修订,您持怎样的态度?
商伟凡:这是因为地方上有工作需要,现行的《地名管理条例》已经无法解决现实问题,新的条例迟迟不能出台。尤其是市改区的地方,工作更为具体。
我觉得地名管理浙江省的地名管理办法做得很不错,值得全国参考,遇到的新问题都能有一个处理办法,这才有意义,而不是碰到难解决的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杭州治白癜风的医院茂名牛皮癣医院哪家正规
哈尔滨治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地方债审计急动员各地取消干部休假美食
- 下一篇:复旦回应曹操DNA四大疑问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