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評說中國客車市場之怪現狀

2019-10-16 12:05:44  菏泽汽车网

评说中国客车市场之怪现状

中国的客车市场好像从来没有这样热烈过刚刚在招投标现场还剑弩拔张的竞争对手,很快就座到一起喝咖啡聊天场上的明争暗斗其实不影响场下的交情“这个圈子没有永久的敌人”一家客車企業的市場部負責人說,但也沒有永久的朋友

他们常常以这类方式“无意中”获得很多消息,有时是关于行业的,有时是关于竞品的作为交换条件,他们也会向对方透露一些本企业的信息但在交底前,他们一般都会给自己留个空间,以便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们确信正在迎来最好的时期工厂每天都处于热火朝天的状态中,生产多少卖多少,乃至产得没有卖得多,2002年、2003年曾在轿车业出现的行情仿佛一夜之间就复制到了客车业

虽然不擅张狂,但大多数客车企业对2007年的期望并不低正像年初很多预言家所占卜的那样,中国客车的增长几乎没有悬念地成为主旋律

在宇通客车,仅国内市场的销量,守旧的说法是2.2万辆,如果算上海外市场,这个数字至少是2.5万辆,销售收入预计80亿元他们补充说,如果有足够的产能,这个数字应该会更大在大金龙,这个数字是1.26万辆,收入46亿元苏州金龙的初步估计是1.55万辆,销售收入超45亿元——更确切的数字要在2008年1月1日以后才能出炉

业界更喜欢把缘由归结于市场的旺盛需求的确,新增的线路、需更换的车辆、2008年奥运的需求,中国客车业仿佛并不缺少增长的动力分析人士同时还提示大家,2008年国Ⅲ标准实行,必定让企业想办法销掉手头的国Ⅱ产品,这应该是销量增长的另外1动力

但没有多少人会把市场的增长跟品牌联系起来初看起来,这两者仿佛也扯不上多大关系,前者有量,后者无形;前者根据的主要是数字,后者根据的主要是潜移默化

在对销售和品牌的辨证关系的探讨中,行业资深人士曲涛的观点被证明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早在2006年,他就在其博客上首次抛出“不能在品牌围城内谈品牌”的观点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品牌最根本的目的是为销售服务,如果品牌不能增进销售,那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切都只是空谈”

这位分析者在2007年出版的《商用车品牌营销》里再次重复了这1观点最少在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想到,在以后的6个月里,品牌这个词会牵扯行业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乃至在更早的时候,2007年3月13日前后,当“三龙一通”在上海分别召集行业媒体热议品牌主张和定位后,品牌成为这一年全行业的主题词

活跃

客车行业站的们仿佛越来越忙了早上8点半一踏进办公室,就被关在房间里出不来了

一干就是一整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站的公共邮箱里塞满了企业的通稿——要求当天就能挂到上这些企业都是站的客户,为客户服务好乃天经地义因此,他们只得像不知疲倦的蜜蜂不停地上传、发布消息

而在一年前,他们上午就能做完这些事情,下午还可抽出时间在上散步一下同时,他们做专题的速度也被训练出来了,之前需要准备两三天,现在是半天

渐渐苏醒过来的客车企业一方面尝试变换与媒体合作的方式,另一方面力求从实践中寻觅品牌塑造的答案2007年下半年,关于品牌能在多大程度上增进销售的讨论已随处可见,结论也相当一致

但是,客车企业在塑造品牌的投入上还是相当谨慎《汽车商业评论》从内部人士处得知,在客车第一集团军里,宇通客车每一年的品牌预算最高;大金龙、苏州金龙和小金龙基本接近他们的预算费用是每一年几千万元,这些数字远不能和乘用车企业的投入等量齐观

每一年年末,一些客车制造商的品管部负责人就会专程赴京,与行业媒体商谈年度合作方案,上述预算也就飞快地被划给了不同媒体“它只是从我们左手拿进来,又很快地从右手拿了出去”一位品管部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笑言企业投钱的速度

客车销售公司非常关注钱投下去的效果但如何衡量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却从未获得肯定答案

在中国汽车年产800多万辆的大阵营里,年产值约400亿元的客车只能是“小兄弟中的小兄弟”,但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是,挤进来的玩家与汽车行业一样,到达了100多家这个背景也许有助于理解目前客车业做品牌的窘境——大企业有大企业的玩法,小企业有小企业的活法

在众多观察家眼里,2007年是客车行业一个彻彻底底的转折点在经过一段长长的缄默期后,他们在品牌活动上开始活跃起来

活跃在舞台上的客车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核心媒体圈如果综合几家厂商,圈定其交叉的部份,那就是核心媒体圈的“核心”在2007年下半年,这群自由职业者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过得太快了”——他们刚刚参加完这家企业的发布会,第二天又齐刷刷地出现在另一个发布会现场

新的媒体仿佛很难融入这个不大的行业有着高度粘合性偶尔会有感兴趣的非客车行业主流媒体过来凑凑热闹,但基本上是打一枪就走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些财经大报偶尔也会有意识地做几篇关于客车行业的选题而企业的态度也很鲜明:如果你不来找我,我绝不会找你;既然找上门了,那就礼节性地接待一下

虽然不能增加版面和页码,传统的商用车媒体为了平衡客户关系,挖空心思想出了让所有客户说不出一二三四的计谋——平均分配版面有些行业报从2007年就开始控制每篇稿件的字数更甚的传闻是,2008年会有更多行业媒体采用这类方式

曾认为高不可攀的国际4A广告公司,和有着国际知名背景的调查公司开始介入客车业,给这个沉闷的小行业注入一丝清新之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曲涛创建的“客车人之家”群也空前繁华他清楚地记得,2006年初创时只有区区5个人,现在却增加到198人“如果不是有所控制,这个数字可能早就超过了1000个”他告知《汽车商业评论》

在点评2007年中国客车业的品牌现象时,行业较为一致的评价是:“一向缺少色采的客车行业突然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谁也不能否认,除销售层面的短兵相接外,如何塑造品牌已成为客车企业的又一处战场在这品牌角斗场上,宇通客车、大金龙、苏州金龙各施拳脚,谁也不甘示弱

交锋

2007年11月初,当《汽车商业评论》来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东路288号的苏州金龙采访时,刚出差回来的苏州金龙总经理吴文文注意到了某商用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分析“3龙一通”品牌表现的文章文章说:苏州金龙对“安全为本”的品牌传播表现平平,明年很有可能会转身

吴文文对这则报道的主观论断感到有些不解事实上,如果说2003年苏州金龙首次提出“安全”品牌主张是下意识的行动的话,那末接下来连续4年打造“安全”品牌的用意就已成为企业有意识的行动——如此背景下,苏州金龙何须置4年血汗于不顾,转而另立品牌主张这一点,不但吴想不通,熟悉背景的人都想不通

也许还有一种解释——这种说法大概有助于吸引眼球,但实际上它是个伪命题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苏州金龙一笑置之,传言不攻自破

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我们对2007年中国客车品牌大局的判断回过头来看,全年品牌之争被泾渭分明地分为3条主线

主线之一是苏州金龙这家新锐力量自2006年将品牌定位从“安全用心、服务贴心”切换为“海格客车,安全为本”后,以独立形象示人的海格客车从此成为品牌传播主体2007年2月,海格客车在重庆国家客车监督中心成功进行侧翻实验,媒体立即发表评论说,“安全品牌主张有了强有力的事实支持”

在接下来的2007上海客博会上,海格客车几无悬念地成为最大赢家:它不但发布了客车行业第一本《安全白皮书》,更将“最佳客车制造商”、“最佳安全装备”和“最佳客车造型”三项大奖纳入怀中

2007年5月之前,表现活跃的海格客车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行业神经但对5月份以后海格客车的表现,套用某业内人士的话来形容,“就像优美的音乐戛然而止是为酝酿下次高潮”他像是问自己又像是回答本刊的问题

没有永远的高潮因此,我们的主线之2大金龙迅速登场不过,它的亮相方式有些特别前文已经提及,在上海客博会前一天,大金龙就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集行业媒体热议“中国客车专家”新品牌定位

大金龙发言人戴永佳向《汽车商业评论》回想,那场新品牌讨论会更像是一场质疑会,在两个半小时的讨论中,参与提案的奥美(福建)客户总监屡次被媒体炮轰得哑口无言

但这丝毫未影响第二天大金龙在展会现场发布新品牌主张一圈调查下来,让他们颇感失望而又颇感欣慰的是,竞争对手仿佛没人关注这1细微变化

接下来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重新梳理品牌的大金龙赚取了业界很多眼球,这家曾引领中国客车业风骚的领头羊恍如又在市场上找到了感觉大金龙种种让人眼前一亮的做法,常常成为媒体们的点以至于有其他企业抱怨说,大金龙曝光的次数太多了

2007年11月底,关注客车业的人们大概都注意到了站上数篇从不同角度总结大金龙品牌建设的文章而还没有总结出来的是——仅在2007年,大金龙实际在行业内做出了三个品牌:第一个是中国客车专家的品牌定位,之前没人这么讲,从2007年开始,这顶“帽子”就归大金龙所有第二个是发现之旅,今后只要提这几个字,就会让人们联想到大金龙第三个是客户证言广告,它就像一道烙印,被深深地打上大金龙印记

主线之三则是2007年10月19日宇通客车联合大连交运团体启动“价值连城”活动对于这次活动,业界认为是“新瓶装老酒”所谓新瓶,是指“价值”这顶帽子;所谓老酒,是指热管理技术和节油精英比赛——这两样与宇通客车2006年的内容一脉相承

作为价值连城的重头戏,节油精英赛这种方式明显很受客户欢迎,节油培训的十大秘诀也被客运公司迅速采用在深圳深运发团体,这样的培训延续了4天半,受益司机在千名以上一圈培训下来,“培训师”宇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师姜德军只能哑着嗓子说话

在大连站的发布会上,《汽车商业评论》向宇通客车副总经理王文兵提了两个问题:1是“作为行业领头羊,宇通客车为什么行之迟迟当其他客车企业行将为2007年盘点时,宇通客车才发出声音”;二是“宇通客车将活动主题肯定为‘为您创造更大价值’,为何要摒弃长达3年之久的‘耐用’主张是因为原品牌主张‘空心化’还是其他缘由

宇通客车市场部经理丁志辉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选择10月是从企业角度斟酌的”他说,“通过几年的调查,我们认为10月份是购车高峰”

王文兵的回答也颇使人欣慰“价值是个综合概念,对客户而言,回归最朴实最实际的就是价值”他告知《汽车商业评论》:“我们不会放弃耐用,耐用本身也是价值的一种体现”

不管如何,宇通客车依然是这个行业的大角色,它这一页并不容易被大家悄然翻过因为戴了个不错的“帽子”,分析家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大“帽子”里还有3件宝贝:产品(价值基因)——服务体系(价值延伸)——客车行业第一品牌(价值制高点),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关系,缺一不可

努力

在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品牌之角斗一直是客车行业流行的热点话题但在此之上,关于企业品牌建设的讨论不仅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对渴望脱颖而出的客车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使人感奋的

但问题的另一面已经被旗帜鲜明地提了出来宇通客车副总经理王文兵对《汽车商业评论》说:“3至5年前,客车行业还说得太少,但现在我觉得说得太多”顿了顿,他接着分析:“有太多人在说,说得太多,倒不是件坏事,关键是要平衡说和做之间的关系”

这位在销售一线打拼多年的老总得出的结论是——真正的品牌建设是要保证说和做的一致性,在此角度下,这个结论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宇通客车2007价值连城活动

固然,这个结论还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些思考:2007年出现的各种声音会对2008年的品牌传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是趋向于务实和回归,还是会更趋向于品牌创新2007年打拼出来的品牌营销有哪些会在2008年被传承又有哪些会“城头变换大王旗”

对刚刚过完50岁生日的中国客车业来讲,虽然已步入知天命阶段,但在品牌方面,它仍然是个新生

《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王健在给《汽车商业评论》撰文时就曾指出,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官方”数据显示,欧洲27国的巴士与客车产量为87027辆,中国为195333辆他耿耿于怀的是:中国3龙一通在全球巴士与客车排行榜的“官方数据”中没有一个名分,为何不去争取

这个缺憾并没有影响中国客车企业的情绪,中国客车业仍然在尝试努力,即便是“内忧外患”的条件下

最近一段时间,大金龙品管部在内部组织员工学习和讨论《汽车商业评论》(2007年12月刊)封面故事《不可复制之事》——上汽荣威创造品牌的历程戴永佳告知本刊,客车业应该尽快融入到汽车产业的大环境里去,他们期望在“明年的品牌活动中学习鉴戒自主品牌轿车的做法”

饱受质疑的海格客车也正在积蓄力量2008年他们将在与斯堪尼亚的合作产品海格A80/90上继续发力实际上,在2007年11月初,关于2008年如何做的初步方案就已形成他们需要找准一个时间点,然后重磅出击据说这个时间点业已浮出水面——2008年3月份

对宇通来讲,2008年还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收获之年他们相信,他们卖给客户的不但仅是客车产品,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盈利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坚定信心2008年要继续一家家客户去服务,手把手交他们使用宇通客车10大节油宝典

中国汽车市场不同阵营里都有客车企业在努力江淮客车连续两年咬定“节油万里行”对此,曲涛的看法很有代表性

“做‘节油万里行’,江淮客车不是最早的,也不是范围最大的,但却是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分析说,品牌是需要积累的,坚持就是竞争力,这是江淮客车节油活动得到认可的重要因素

无论如何,中国客车的品牌之路,必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2008年意味着更大的悬念

初级阶段

“3至5年前,我还觉得客车行业说得太少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变成说得太多,太多人在说”宇通客车王文兵说

本刊 葛帮宁

坐在我面前的这位37岁的年轻老总,你没法从他脸上读出岁月的痕迹,但再尖锐的问题,他都能像解方程式一样层层解开与他交谈,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宇通团体董事长汤玉祥多次提及的一句话:宁做过头事,不说过头话

既然2007年宇通客车提出了“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品牌主张,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宇通客车如何升级品牌内涵,听听这位活跃在一线的宇通客车副总经理王文兵对品牌建设的真实看法吧

《汽车商业评论》:如果让您打分,您对2007年企业主推的“价值连城”活动打多少分

王文兵:现在还不好评价从交回来的调查报告看,基本上还算到达了目标但实际的深度有多深,广度有多广,价值连城每站的具体情况,我们还需要从终端客户那里验证后才能评价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看到,2007年宇通客车将品牌主张从“耐用”升级为“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有观点认为这是宇通将耐用做到极致后不得已而采取的方法,对此,您如何看您觉得哪一个做起来更难

王文兵:两者性质不一样2007年前我们做的是耐用耐用怎样来的实际上是客户告知我们的,从品牌建设方面来看,耐用这个点不错在做耐用的进程中我们也在学习,在思考后来内部讨论时,我们认为回归最朴实最实际的就是价值,从而将耐用升级为“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如果说耐用是零到一的概念,那末提升的价值层面就是一到二的概念

《汽车商业评论》:在传播这块,2007年我们做得更多的是热管理技术的推广和“节油精英比赛”,这是基于何种斟酌

王文兵:实际上,价值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价值下面还可细分成不同的组成要素比如说2007年我们先从经济性入手,这也正好吻合了节油降耗的大背景

我相信,2008年费改税实施后,燃油经济性对客户的影响会更大我们推广的热管理技术,一样只是价值构成的一部分,在后续推行中,我们会延续到其他方面我们只是把大帽子换了换,企业的基本思路和内部后台工作基本上没变,还在一步步地推动

《汽车商业评论》:品牌升级后,宇通客车将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王文兵:我多次在内部会议上强调,宇通一定要做踏踏实实的品牌,一个名实相符的品牌,要避免成为空心化的品牌因此,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进程中,我们不但配合营销作价值连城这样的活动,同时我们在设计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比如说我们花两年的时间来改进热管理系统,改进产品外观,改进材质,改进生产系统,改进供应链,从而提升我们产品的竞争力

再比如说通过改进我们的供应链系统,不但下落了生产成本,而且使我们的交车周期从过去的平均28天降到现在的15天我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给客户创造价值

《汽车商业评论》:您如何评价目前整个客车行业的品牌建设

王文兵:还是从宇通谈起吧在做价值连城活动时,我们也在思考今年宇通的活动不再像往年那样在北京弄个首场发布会,为什么第一费钱,第二没用甚么意思呢

我认为,客车业的营销传播没有必要轿车化作为企业,你背后究竟有哪些实际的技术在支撑你今年搞这个,明年搞那个,有没有能够给客户带来真正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你说的就是假的

说实话,3至5年前,我还觉得客车行业说得太少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变成说得太多,太多人在说说并不是件坏事,关键是要平衡说和做之间的关系你说的比做的多,那就证明你有些没有做,或者你说了却没有做到,那就变成了忽悠

宇通不太主张说过头话但有时候情势逼着你不得不说比如当大家都在说而宇通不发言,就会有人质疑,宇通是不是是有问题怎么不说话了换个概念是不是无奈之举这肯定是非企业经营人员的思考

不说不行,但怎么说对哪些人说用甚么方式说说多强的度,这些都很有讲求我不喜欢还没有做到,还一点都没有就说成有,有一点点就说成很大,有很大就说成满世界我觉得做企业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做

真正的品牌建设应该是一个递进过程,目前中国客车企业的品牌建设所处的阶段完全不一样

第一类是有想法没行动或说没行动好,原因是他没有与理想相匹配的能力和特质

第二类企业有优点也有特质,但就是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他说的是一方面,实际上客户认为他的强项是另外一方面,二者不统一

所以,品牌建设贵在说和做的一致性宇通的产品本身具有耐用特性,我们先用传播手段让部份客户认识和理解宇通产品的特质,然后让更多的人来认识

所以说做品牌得先有产品,再有你提供的服务和价值,最后才是企业文化,这是一个递进的进程宇通现在还处在品牌建设的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差不多 推荐:更多汽车销量数据分析,汽车产量数据查询请点击汽车销量

薏芽健脾凝胶吃多久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孩子不爱吃饭

小儿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新生儿黄疸分哪些症状

线上教育类微商城哪家好

雅安治疗阴道炎费用
成都医学院附属不孕不育医院大概得多少钱
石家庄治疗阴道炎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