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

看完了一个同龄人的长篇小说吧

2021-12-26 08:32:28  菏泽汽车网

北京时间8月20日凌晨消息 “看完了一个同龄人的长篇小说,呵,吓了一跳。再过50年,也许现在被视为夹缝里的七十年代,会被视为一个群星辈出的大时代。”这是70后作家黄孝阳在读完盛可以的《死亡赋格》后发出的感慨。读完黄孝阳的中短篇小说集《是谁杀死了我》,我也有同样的感慨。 莫言这样评价《是谁杀死了我》中的《人世间》,“是犹如万花筒般丰富多彩的江南才子书。作者试图用小说包罗万象。妙语丛出,佳句联翩,想象力惊人。书中的思想艺术元素,纷纭繁复,正是半个世纪来的梦与真。” 黄孝阳在《旅人书》等作品里借鉴塞尔维亚作家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辞典》、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等先锋经典作品,打破梦幻与现实、古代与现代、真实与寓言之间的界限熔铸独特的长篇文体。这种自由舒展的文体形式解放了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的小说精彩纷呈,耐人寻味。他擅长用象征隐喻、结构错置、元叙述等手法表现复杂、幽深的时代镜像。 《开始》将一个传统的故事情节分解成了五段旋律,每段旋律又被作者肢解成若干断断续续的片段,使整个文本呈现出碎片化的后现代特征。这种结构方式使小说超越了传统故事的内涵,包容了哲学思辨、诗意叙述、意识流、幻觉、现实批判等多元因素,使作品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开放空间与包容力。贯穿这些片段依稀可辨的是两个少女的故事。她们都曾经相信爱情,最后却成了一对共同设局、“陷害”富人的职业小三。所有这些内容又不过是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我”(一个作家)的自言自语,五段旋律是作家“我”对自己未来作品的开头的五个不同设想。这种元小说意味浓厚的叙述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短小的篇幅散发出惊人的叙述能量。 《是谁杀死了我》以一个鬼魂的视角,重新探寻“我”(李欣平) 一个作家的死亡真相。小说运用并解构了流行剧目中的三角情爱、凶杀、侦探等元素,最终指向了物质化时代知识分子的可悲处境。通过超现实的追踪,“我”才从妻子韩雪林口中得知女儿小圆是当年她为了丈夫性贿赂主编的产物。 《阿达》应该是黄孝阳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中篇作品。作品带有浓厚的寓言色彩,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手法。主体故事的主人公是“父亲”,一个传奇的逃狱犯,事实上却是所有警察的真正父亲,他以人工受精的形式孕育了无数的下一代来保卫他的体制,他的一再逃狱则是一出精心安排的戏剧,意在纾解草民们对他的统治乱象的愤怒。“父亲”同时也是一个作家,他书写的小国普卡国王阿达的故事其实是另一个版本的“父亲”的故事,两者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与一致性。 集子中的其他作品也同样精彩,含义隽永,但也有个别作品给人形式大于内容之感。 黄孝阳不缺乏才华,也不缺乏思想,更可贵的是他对叙事艺术的执着与较真,令人敬重也令人期待。 (:白俊贤)

调理肠道吃酸奶有用吗
一加班就便秘怎么办
治疗腹泻的药有哪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