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坚持自主创新中国制造依然大有可为节能
2020-11-08 09:46:17 菏泽汽车网
在国家的扶持下,国产彩电企业纷纷向上游延伸。其中,长虹最先一步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其投资60亿元的等离子一期项目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据了解,长虹等离子面板大规模量产预计在今年年底实现。 长虹等离子面板的投产对中国平板产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变革,随着长虹在平板应用领域的全面突破以及在面板上的自主研发生产,国产彩电企业在国际彩电领域的地位开始得到全面提升。 寄予厚望 政府大力支持 目前,大屏幕平板显示器(液晶屏、等离子屏)的专利技术和生产技术主要掌握在日、韩等国家的厂商手中,也一直是我国电视制造业的瓶颈。就是有些查询站会保留你查询过的域名痕迹尽管我国早已成为全球电视机生产的第一大国,但因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每台平板电视70%的销售额被外商赚走。为此,国家发改委、原信息产业部均把平板显示技术和产业化列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 经过一年多在全国范围调研,2007年4月初,原信息产业部提出,要借鉴彩电国产化一条龙的经验,组织实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就像显像管(CRT)时代国家立项建设八大彩管厂并对玻壳、电子枪、偏转线圈等彩管上游全线介入。”原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平板显示器件工程将举全国之力,不再是单纯的政府补贴,而是由原信息产业部牵头,全面完成液晶屏和等离子屏的全套产业布局,将以5代以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TFT-LCD)、CF、玻璃、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和大尺寸等离子(PDP)屏为重点。 2007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通知,表示2008年将继续组织实施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专项,以完善新型平板显示器产业链为目标,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我国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之一是支持彩电整机企业向上游产业链延伸,通过与显示器件企业合作,建设模块生产线,逐步掌握模块和整机的设计及生产技术。 文件表示,专项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建设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工艺、模块技术研究开发环境,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建设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线、等离子显示及其他新技术产品量产线,形成持续开发和生产能力;支持平板显示器件关键配套材料及生产设备的产业化,提高国内配套能力。 2008年8月,科技部高新司司长冯记春公开表示,我国平板显示领域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都面临国外品牌的巨大挑战。科技部将坚定不移地重点支持,并在驱动芯片、荫罩、玻璃、介质浆料等配套产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据了解,平板电视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在“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已例给平板电视产业5亿元的专项资金。 事实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证明,国家扶持是发展平板显示的动力。最初日本从经费预算、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给面板业以支持,并由政府全额资助基础设备和材料的研究;韩国政府部门积极介入,企业财团积极投入,形成“官产学研”的研发资源共享机制。 长虹上马的等离子显示屏项目,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资金方面,该项目由长虹、彩虹、MP三家企业出18亿元资本金后,其余均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同时,在灾后重建的绿色通道中,长虹搭上了直通车,发行30亿元可转换债券,根据长虹公告,将有10亿元被投入到PDP项目中。科技部、四川省、绵阳市政府也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在平板电视发展策略中,国家将推动建设等离子显示屏及模块生产线,以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重点发展42英寸以上等离子显示屏、驱动电路及模块,并鼓励引导设备和专用材料的开发和产业化;在液晶方面,将重点建设液晶生产工艺、模块技术开发中心,以加快国内液晶关键零部件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同时,将引导和鼓励企业间合作,建立国内彩电整机和显示器件企业间的合作机制。 突破技术封锁 引领产业向上 现阶段,国内平板电视产业受制于上游国外企业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长虹进军等离子屏的示范下,近年来国产品牌纷纷迈出了向上游挺进的步伐。 2007年4月28日,在虹欧等离子项目开工仪式上,人们注意到,莅临现场的,除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和四川省、绵阳市的领导外,来自TCL、创维、海信等同行企业高层也悉数到场,这表明了全行业对中国大陆第一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屏的共同期待。 2007年9月19日,中国大陆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正式投产,年产能50万片,近日海信又启动了液晶模组二期建设;2008年4月7日,创维宣布与LGD合作,投资参股LGD广州液晶模组工厂;2008年4月15日,TCL在惠州启动液晶模组项目,第一期项目预计年产量为233万片;2008年7月,长虹等离子面板工厂启动,以42英寸计算,年产等离子模组达到216万片。此外,今年9月康佳也传出了涉足液晶模组制造的消息。至此,中国大陆彩电前五强企业都涉足了平板电视模组制造。 国产彩电企业纷纷进军液晶模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平板时代的技术竞争力。业内人士认为,进军上游模组制造领域,是国内彩电企业为适应产业转型、实现技术和产业升级的积极选择,同时也是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平板电视领域话语权的最好方法。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目前的突围方式为三种,即新建模组生产线、与面板厂商建立股权合作关系和新建面板生产线。代表企业分别为TCL、创维、长虹。除长虹涉及核心领域外,其他仍旧停留在“依靠劳动力优势”的阶段。 长虹在PDP项目建设启动一周年之后,2008年4月28日,长虹OLED屏生产线项目在成都破土动工,将建成中国第一条完整的OLED屏生产线。项目一期总投资7.05亿元,规划年产能达到1200万片(以1英寸计)。长虹此举旨在预研并储备技术,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动权,满足市场多元化显示需求。事实上,日韩产业巨头正在OLED领域跑马圈地,甚至推出大屏幕OLED电视面板的研发计划。 显而易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长虹已经走上了一条着眼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全球化竞争的道路,“延伸产业价值链”是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必由之路,不提升核心技术,不向高附加值端延伸,中国制造业将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陷入没有尽头的低迷状态。“今年我国平板电视市场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上半年液晶电视的销量同比增长了50%以上。但现在国内彩电企业压力巨大,我国液晶电视市场呈现小尺寸向大尺寸过渡、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同台竞技的特征。”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多媒体产业公司总经理徐明向《中国电子报》表示,“在全球平板电视屏的供求上,国内整机企业是受制于人的。比如由于北美对大尺寸平板电视的需求增加,中国企业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到玻璃基板等核心部件,三星康宁首先保证了对三星电子的玻璃基板供应,LG化学首先保证了对LG电子的玻璃基板供应,对于中国企业或者中国市场,都是他们其次才考虑的问题。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纷纷向前端延伸的主要原因。” 中国企业目前正在努力摆脱这样一种被动的局面,过程中会有一些痛苦,但前景值得期待。 总投20亿美元 首先提高良品率 虹欧等离子项目共分三期,总体投资20亿美元,其中一期投资60亿元。项目主体厂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其中大部分都是有很高洁净度要求的洁净生产区域,部分生产区域其洁净度标准更是达到了3000级。各类管线路连起来差不多可绕地球一圈。用项目副总指挥沈一楠的话说,做虹欧这样大的项目对长虹来讲是第一次。最多的时候,厂房内外有上百个施工单位在施工。目前,全部土建工程已经完成,设备全部进入厂房,大部分调试安装完毕,已经进入试投产阶段。 据了解,虹欧现在拥有北京(BPC)和韩国龟尾(OPC)两个研发中心。北京研发中心已经有11年的PDP研发历史,拥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对长虹、彩虹而言,拥有大规模在项目研发、生产、管理上经验丰富的团队是其固有的优势。另外,设在韩国龟尾的OPC(欧利安研发中心)是韩国PDP的鼻祖,地处当今世界等离子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周边研发环境很好,吸引了大量韩国一流的技术人才加盟,对加快项目进展很有帮助。这个项目的成功,对世界产业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按照虹欧的规划,其今后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尽快提高产品的良品率,缩短爬坡期。四川长虹相关人士告诉:“等离子电视机有个特点,它前面的玻璃部分只占总成本的30%,剩下70%的成本是结构和电路,而这是长虹所擅长的。目前我们的研发,80%的结构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所以80%的结构成本都是可控的。我们的爬坡期就是将良品率提高到85%以上,‘爬’主要是爬玻璃这一块,后端的结构线路合格率达99.9%以上。” 据悉,在屏模块的成本中,液晶电视屏占屏模组的60%-70%,驱动电路等占30%-40%,而等离子屏占屏模组的30%-40%,驱动电路等占60%-70%。根据计算,针对集成电路的“摩尔定律”,长虹可以把控未来降低成本的空间约为50%,远大于液晶电视产品。 目前,长虹集团已经在为二期、三期等离子屏项目的技术升级、等离子屏上游产业配套以及持续的成本下降进行详细规划。 在等离子屏产业配套方面,目前国内除了大量生产设备和玻璃基板无法自足外,在功率IC(半导体元件)、浆料等领域都有不错的产业基础。 在等离子模组的成本中,功率IC占了60%-70%。虹欧公司总经理巫英坚表示,国内在功率IC方面的配套还是比较完整的,包括中芯国际、无锡尚华、上海新进等企业都对长虹集团的等离子屏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在浆料和荧光粉等方面,长虹在CRT年代就有了合作供应商,如今彩虹集团的浆料项目已获得国家电子发展基金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等离子电视机用玻璃基板主要由日本旭销子、美国康宁、日本三井化学以及韩国LG化学提供。旭硝子方面称,如果长虹集团等离子屏的年产能在二期时能够突破400万片/年,他们将考虑在绵阳建设生产配套基地。 在生产设备的采购方面,长虹集团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据了解,松下最初发展等离子的研发成本很高,而在长虹集团的设备招标中,韩国和日本的设备商争相降价,最终招标价格可能比同行要低20%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长虹集团的每千片成本可能更低。长虹方面表示,LG在2003年投资的3面取等离子生产线的每千片成通过下一代互联技术本是400万美元,三星SDI于2004年投资的6面取成本是每千片500万美元,长虹8面取生产线的每千片成本甚至可能低于400万美元。 另外,虹欧培养了一支一流的人才队伍。由于PDP特有的高精密、高质量要求,现上的操作员工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虹欧这支年轻的技术、工艺、制造团队平均年龄为30岁,研发中心人员中硕士、博士占到1/3,生产线工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虽然遭受“5.12”大地震,但长虹对于虹欧PDP项目的期许并没有改变,不仅实现了奥运会前的试投产,而且还在10月28日为自己建业50周年生日献上了一份大礼。我们相信,伴随着长虹在等离子屏研发制造上的成功,中国企业进军产业链上游关键环节的努力一定会尽快取得成效。“中国制造”的未来之路依然大有可为。
孩子不消化的症状有哪些鄂州白癜风治疗酒泉牛皮癣医院有哪些- 上一篇:一般导视系统设计需具备哪些设计要求节能
- 下一篇:国际展览局高度评价世园会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