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缺陷可化为教学资源计划
2021-12-22 16:25:42 菏泽汽车网
经典的缺陷可化为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
缺陷
经典
摘要:《拿来主义》是经典文本,大多数教者都只是把“拿来主义”当作“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方法来解读。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老师的解读与众不同。
GKIDS 《拿来主义》是经典文本,我自己教过多次。直到听了南开大学文学院徐江老师的课,才猛地省悟,以往讲过 千遍 ,解读却是 一律 的。包括笔者在内,大多数教者都只是把 拿来主义 当作 如何对待文化遗产 的方法来解读。
第一次听徐老师讲《拿来主义》,发现他对此文主旨的解读与众不同,他说: 拿来主义 是关于对外交流的一种理念。 人,不能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同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生存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交流、沟通。但是,只是一个劲地 送去 ,不是正常的交流、沟通。 他指出,当时中国对汲取外来先进的东西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到外国展示,那不是交流,而是显摆,通俗说是 得瑟 ,或者说是装点门面。所以,鲁迅先生对此很是忧虑,他希望完善对外文化意识的另一半 拿来 ,这是一种对外交流文化的构建,或者说健全对外交流的文化意识。这才是《拿来主义》的主旨。
同时徐老师对鲁迅以 大宅子 作为比喻, 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拿来 的相关观点予以批判,他认为这与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的说法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徐老师把鲁迅的《拿来主义》看作 一种交流文化意识 的构建,并对 不管三七二十一 之说予以否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属最新解读。但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 拿来主义 诠释为什么错了呢?他的这种对外交流文化理念应该怎样重新表述才是正确的呢?我心中自此结下一个结。
冬去春来,徐老师又邀请我去听他的课,还是《拿来主义》。
当课上又涉及 拿来主义 前后矛盾的分析时,徐老师再次指出: 根据 礼尚往来 的原则和作者的思考思路,请大家思考一下,与 送去主义 这个概念相对应,应该用一个什么概念来表述相关的思想意识?或者说,能不能换个概念来与 送去主义 相对应?
面对一脸迷茫的学生,徐老师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顺着作者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的思路,特别是根据 礼尚往来 的传统,应该说 去拿 ,而不是 拿来 。由此提出的应是 去拿主义 ,而不是 拿来主义 。也就是说不但要 送去 ,还要 去拿 ,这才是十足的 礼尚往来 。
显而易见,徐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进了一步,上升为批判层面。我很好奇,接下来徐老师又该如何诠释 去拿主义 呢?
什么是 去拿主义 ?我想鲁迅先生的本意是这样的:大抵说,人的欲望与存在的欠缺直接相关。显然, 去拿 的念头建立在它所欠缺的存在基础上。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去拿。即洞悉自己的存在欠缺是什么,想清楚应以何种方式去拿,明确拿来之后如何更有价值地使用。倘若面对自己存在的欠缺,不敢去拿是孱头;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然后再挑选,是昏蛋;拿来之后不充分使用,是废物 徐老师这种解读,可以说帮助学生在认识上上了一个台阶,完善了鲁迅先生的开放意识。
下课后,我问徐老师,你为何这么大胆地解读? 我在用逻辑思维进行文本讨论。我认为,语文教师既不要热衷于以批判名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也不要为尊者讳。这样上课也相当于学术研讨会,其目的是把《拿来主义》当作一个例子,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一向认为,经典的缺陷也是经典的,这是最宝贵、最难得的教学资源。
徐老师年过七旬却老骥伏枥,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能 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他在《中学语文这样上》的后记中曾说: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我现在做的事情,就近于此。 显然,他以 蚍蜉 自况去撼摇有缺陷的《拿来主义》,去撼摇传统语文教学之 树 的种种弊端,貌似 匹夫 撼 大树 ,其实展示的正是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意识。
(作者 吴奇 单位:天津中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合肥好男科医院郑州医院白癜风哪好
广州包皮过长治疗多少钱
- 上一篇:经典滋润童年智慧点亮人生物业
- 下一篇:经典著作难读难懂教授支招克服障碍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