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照敲诈官员为何成生意牛
2022-01-08 07:37:17 菏泽汽车网
利用合成艳照敲诈涉嫌犯罪,当然应当打击、抑制。但当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竟然成为一地流行的生意,当从事该行业竟然存在师徒相授,我们已经很难说这仅是偶发、灵感一闪式的犯罪行为。
又一起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事件。湖南人朱某等十多人通过络搜索黑龙江省企业老总、国家公务人员、学校领导等个人信息,通过PS合成 照片进行敲诈并获利。诈骗团伙一共开设5000多张信用卡,寄出1000多张 领导艳照 勒索钱款,在该省已经核实的104名受害人中,报案的不足一成,绝大多数被害人以各种理由推托不愿作证。(9月12日《黑龙江晨报》)
说实话,官员被合成艳照敲诈,所谓的报案率偏低,对公众而言早已不是什么。
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再次成为,显然更是源于报道中另外几个 非同寻常 的细节:在朱某的家乡双峰县,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已成为一门流行的生意,朱某在敲诈之前,也曾以4000元的价格专门向一名精于此道的老乡 学艺 。本来乏善可陈的敲诈事件,至此 亮点 迭出。
利用合成艳照敲诈涉嫌犯罪,当然应当打击、抑制。但亮点迭出的艳照敲诈案也值得好好剖析。当利用合成艳照敲诈官员竟然成为一地流行的生意,当从事该行业竟然存在师徒相授,我们已经很难说这仅是偶发、灵感一闪式的犯罪行为。
友所说的某些官员不洁身自好当然位居其列,但艳照敲诈之所以成为生意,被敲诈者几乎都不敢报案,本质上更是源于害怕直面舆论的心理。
很容易让人想到的是:虽是PS成的艳照,但终究会有与真实不符之处,官员们并非不知。他们不愿意报案,甚至嫌疑人被抓之后,他们也不愿意公开出来指证,是否是因为担心此事被外界知晓。
四是宏观调控不到位 这其实是一种更容易揣摩的 共同心理 :伴随着现实中某些官员公共形象的日益降低,民众对官员的道德期许值也在降低,较之种种艳照,一旦其出现在舆论之中,不少人会宁可信其有。
而在微博时代,此种暧昧的艳照事件又很容易衍生出涟漪效应,在友的鼠标与人肉搜索下,官员们会有更多的疑似不正当行为被曝出。关于此种现象,当下正此起彼伏的 表哥 表弟 事件即为有力佐证,这也是多数官员极力与艳照撇清关系的所由何来。
对合成艳照宁愿被敲诈,也不愿表达出 受害者形象 ,这是怎样的不足为外人道?其中况味大概只有当事者能知晓。但谁又能说它不是来自反观现实?
正是因为官员的公共信息不被公开,加上公众对权力的制约常常有心乏力,官员信息神秘化之下,自然就易衍生公众的 过度解读 。
或许正是因为揣测到官员们的 共同心理 ,兼之少数官员自身的不干净,利用合成艳照敲诈才因此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必须被厘清的事实。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官员的透明度不够,继续下去,那么 艳照敲诈 事件也不易绝迹。
拉稀水吃什么药最好减肥期间总是便秘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