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力

刘孟涵石湾陶艺釉色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团购

2020-06-24 02:59:18  菏泽汽车网

石湾陶艺先以釉色闻名

石湾公仔造型生动传神,在全国产区多数以器皿为主的创作中独树一帜,多数人都会认为石湾公仔以造型闻名全国,其实据刘孟涵介绍,石湾陶艺最早反而以釉色闻名全国。据悉,石湾民窑一度在全国都没多少地位,直至清末民初始有著作提到石湾窑,那时外面仍不知石湾窑,认为那属于广东地区,且靠近广州,笼统地叫 广窑 ,部分文献记载甚至认为石湾窑由阳江窑发展而来。

当时石湾窑引起收藏家注意是由于仿钧釉而名动一时,文献中提到, 钧窑以紫胜,广钧以蓝胜 。由于钧窑在元末已经没落,而且 官钧 当时属于皇家专用品,民间难得一见,而后来只有宜兴及石湾这两个南方的地方继承了北方钧窑的传统釉色,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成为老百姓都能使用的物品。清末陈浏在其《陶雅》中,甚至写道,当时日本人喜欢广钧,购买的价格竟然比宋钧还高。这个记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石湾仿钧釉的出色。

除了仿钧釉,石湾窑仿哥窑同样别具特色。《广东通志》中记载,石湾窑 有百级碎者在江西窑之上 。

刘孟涵表示,当时有句话评价石湾窑是 无窑不仿 ,其实石湾窑是仿中有创,做得最出色始终还是仿钧窑与仿哥窑。由于石湾窑采用陶土作胎,自然需要较厚重的釉来遮盖,其他象仿定窑的白釉及仿龙泉窑的青釉就做不到那份质感味道。虽然石湾窑号称仿钧釉,但还是有所突破。钧釉比较均匀,石湾的仿钧釉则更有流动性,仿中有创,在钧窑施一层釉的基础上,发展为施底釉、面釉两层,使釉色的变化层次更加流畅,且釉色较宋钧更加丰富。

陶土比瓷土更有温情人性

景德镇的瓷器世界闻名,是因为景德镇有优质的高岭土。石湾没有特别好的原料,只有陶土与砂,早期的石湾陶工因地制宜,发挥了陶土的长处。由于陶土具有可塑性,搓后不会散。石湾当地的红色陶土含铁,烧后呈以祝福这位需要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法国后卫。博尔顿球员姆安巴在同热刺的比赛中心脏病突发褐色,正好表现黄种人皮肤的感觉,可以做成有艺术表现力的公仔。

江西景德镇的高岭土能做出细白的瓷胎,适合制作出高雅的器皿。而石湾公仔用厚重的釉色遮盖较粗糙的陶土材质,走平民化路线,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渔樵耕读 题材,将本来的短处恰如其分地扭转过来。有一位专门研究石湾公仔的美国学者施丽姬就说过, 陶土比瓷土更有温情人性 ,她认为石湾用陶土制作的公仔更让人容易亲近,没有那种份冷冰冰的感觉。

在采访中刘孟涵还提到,2001年有一位台湾的陶艺大师吴让农先生到访石湾,他在1949年前在北平艺专读书,当时北平艺专由徐悲鸿任校长。吴让农踏足石湾这片地方后,很深情地回忆起当时徐悲鸿的一番话,他说徐悲鸿教导他们,说北方的瓷器白******嫩的,象女人。而石湾陶器粗犷,有阳刚的气质,象男人。建议学陶艺的吴让农去石湾观摩学习,后来由于历史原因,吴让农去台湾参再一次挑战了工业设计极限。纳米注塑工艺观设备后大陆解放,便留在台湾发展,但一直对石湾公仔缘悭一面耿耿于怀。直至2001年佛山陶瓷美术学会邀请其到访石湾,他表示方在50年后完成徐校长的心愿。吴让农的表态也透露出一个讯息,连徐悲鸿这种艺术大师都留意到石湾公仔,甚至已经揣摩出石湾公仔与北方瓷器的异同,可见石湾公仔当时还是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两条腿发展,釉色这条腿稍落后

石湾陶艺后来发展成两条腿,一条腿是造型,石湾公仔的造型在全国产区都非常独特,由于全国基本都像景德镇一样制作器皿或画瓷板画, 只有石湾与福建德化制作公仔,而德化制作的有 猪油白 之称的佛像属于瓷器,石湾的则是陶器,难度就更大。另一条腿则是釉色,仿钧窑、仿哥窑的釉色都有所突破,全国知名。#p#分页标题#e#

建国之后,由于当时的政治需要,陶艺家创作了大量表现工农兵题材的作品,除少部分英雄豪杰题材得以保留发展外,基本以表现人民大众政治生活的题材为主,这时候的造型吸收了现代雕塑的理论,更加注重人物比例。此时对釉色不太重视,由于当时的政治观念影响,朴素无华成为大众的共识,此时大批素胎的作品推出,且釉色鲜艳的器皿、花盘当时被认为属于小资产阶级情调,容易被理解成玩物丧志。反而造型得到突发猛进的发展,而釉色在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停滞不前,没有重大突破。

刘孟涵举了个例子,他说上世纪60年代,石湾在全国首先研制出结晶釉,但后来没有坚持研究下去,反而外地、台湾逐渐掌握了这个技术,超过了石湾。这是非常可惜的。

改革开放后,终于突破了政治上了的条条框框,釉色迎来了大的发展,终于没有创作的禁区限制,但由于之前几十年相对停滞的发展,石湾公仔的釉色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以科研力量促进石湾釉色的发展

刘孟涵告知, 石湾窑艺术釉传承创新研讨会 将于4月12日召开。佛山市陶瓷美术学会召开研讨会的目的就是意识到石湾陶艺造型与釉色两条腿之间,造型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峰,而釉色的发展存在短板。

造型必须靠陶艺家的修养,人物刻画、感情塑造这些方面都与陶艺家的艺术水平有关。釉色则是各种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变化后达到一种艺术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釉色其实属于一种技术手段。以往未掌握科技知识前,陶工都是用草木灰、桑枝灰等原料来调制,现在都可以直接用化工原料调制出来。 刘孟涵如是说。

据刘孟涵表示,石湾有全国最完善的建陶产业链,原料供应、科研机构都非常完备,陶艺家完全可以与建陶的釉料科研人员合作共同创作作品。按照刘孟涵的理解,釉料科研人员不会造型创作,但会试制出很多效果令人叹为观止的釉面,陶艺家完全可与建陶科研人员共同完成造型及釉面效果的创作,共同制作出一件高价值的作品。

以目前石湾最大的陶艺创作基地美陶公司为例,造型创作人员,包括大师在内,超过 0多位,而负责釉色的只有几位的技术员,陶艺家的作品完成造型后,都靠这么几位技术员上釉,创造性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湾陶艺行当目前重视造型远过于釉色的现状。

据悉,金融风暴前,石湾陶艺作坊一个二、三十公分的器皿才卖几美金,金融风暴后,连几美金的订单都接不到。这种光是卖能源,釉色上没有特色的产品,老外肯定会压价。像现在台湾的一些器皿,陶艺家探索出新颖的釉色,独一无二,令人眼前一亮,其价格就相当于石湾这些普通器皿的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一个作品相当于我们这里一窑车产品的价值。刘孟涵给看了一个台湾 雕釉 的作品,这个器皿烧成后表面会形成局部自然凹入的效果,其实就是应用了科技手段,将预知的两种原料接触,烧成时发生化学变化,其中一种釉自然渗进去,形成特殊的效果,价格自然不菲。像美国华裔陶艺家刘峰雄的《孔雀蓝釉盘》,由于釉面效果独特漂亮,竟成为美国演艺学院奥斯卡学会200 年金像奖的指定礼品,就是一个明证。

相关链接:舒窑的继承者,石湾窑的骄傲

在访谈中,从刘孟涵处了解到,历史上宋代吉州有五个著名的民窑,其中一个就是舒窑。舒窑由舒翁、舒娇两父女主理。历史记载,舒翁善于制作瓷塑和瓷塑玩具。他所制作的各种玩具,具有造型生动、朴实、色彩明快的特点,翁女舒娇制作更精。唐秉均在《文房肆考》中提到: 吉州窑出于吉安永和镇 宋时有五窑,舒翁工为玩具,烧者最佳,翁之女号舒娇尤善。 #p#分页标题#e#

舒窑在历史记载中惟妙惟肖,可惜在目前没有一件完整的证物流传下来,只有一件残缺的出土绿枕头上面写着 舒家造 ,无法一窥全貌。但遗憾之中也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吉州窑在元末就已经没落,但石湾窑在明清时期,有一派 仿舒加彩 冒头。清末民初,就有一个叫黄古珍的仿舒窑高手。真正的舒窑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反过来,从石湾窑可以看回舒窑当时大概的样貌。刘孟涵给看了一个清代仿舒窑的财神赵公明,大致能让人想到宋代舒窑的艺术特色。

从仿舒窑这点上,石湾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传承的意义,其旺盛的生命力竟然隔代遗传了舒窑的精髓。

刘孟涵:石湾陶艺研究专家。1969年开始在石湾从事陶瓷方面的工作。曾任石湾建筑陶瓷厂厂长,美术陶瓷厂党委书记,《陶城报》社董事长、总。现为佛山市陶瓷美术学会秘书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