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香港书展上
2020-02-10 17:33:19 菏泽汽车网
一向被称作“文化沙漠”的香港有没有纯文学?在今年的香港书展上,最吸引人的环节之一,就是 “香港作家巡礼2010”,向读者推介15位香港本土作家。中生代作家代表董启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香港文学一直以来处于边缘位置,大家所认识的仅限于金庸、倪匡以及李碧华等偏商业文学的作家,其实香港也有纯文学作家,只是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肯定。
金庸不能代表香港文学
提起香港文学,很多人首先想起的是金庸、倪匡、亦舒、张小娴、李碧华,他们被看作是香港文学的代表。但是,董启章心目中的香港文学却完全不是这一路:“我所说的香港纯文学,与金庸、倪匡的文学不一样。我觉得他们不能完全代表香港文学,他们的写作代表一种类型,有文化价值,也有技巧上好的地方,但是与我所理解的文学的东西不同。我自己观念中的香港文学,不是商业的,是站在商业以外,有一种不同的角度。”
董启章认为,香港有一条纯文学的线索。早在1920年代,香港文学就出现了,主要受到上海文学的影响。“我认识香港文学的起点已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比如刘以鬯老师的《酒徒》、《对倒》。其实香港文学在报纸副刊一直处于打游击的状态,香港文学的副刊上大多是主流的商业化文章,但是刘以鬯等人在主编副刊的过程中,会插入纯文学的文章,提携一些年轻的纯文学作家。”
写纯文学小说很清贫
这几年,董启章陆续完成了“自然史三部曲”的写作,《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是第一部,第二部是《时间繁史·哑瓷之光》,第三部是《物种源始·贝贝重生》,又名《学习年代》。董启章是为数不多的始终坚守自己纯文学路线的香港作家,然而他的生活始终清贫着,其好友梁文道曾爆料,“他最窘迫的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百块钱”。
在香港,单靠写作很难维持生活。如果成为专栏作家,便有一份固定的收入,董启章却觉得自己不适合写专栏。有一段时间,他写了很多书评,每个月大概有几千块的稿费收入。好在董启章的太太在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书,收入稳定,使董启章不必担心生活的问题。
记者很好奇,在香港写纯文学小说是否很寂寞?董启章表示:“发表空间很小,出了书也没有人注意,会感觉自己处在真空状态,也不知道写之后的结果。如果这样说的话,会觉得寂寞,但是,我看到很多年轻人经常见面聊聊写作的情况,所以也不会觉得没人跟你一起做。”
并不是孤身一人在战斗
近年来,董启章的好友梁文道一直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推广董启章的创作,把董启章称作“香港最重要的中生代作家”,在本次香港书展上,梁文道演讲时,甚至还随身带着董的新书,不忘为其叫卖。
董启章感谢梁文道的支持,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因为还有很多像他那样的香港作者,在默默努力着。“可能大家会觉得很少人在香港写作,但我显然不是唯一的一个,坚持写作的作家大有人在,只是我写的书比较厚、比较难懂,看起来好像路会比较难走而已。”
(编辑:郭婧涵)
治冠心病心绞痛小偏方阜阳癫痫病医院地址内科医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