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干岔子岛
2020-02-08 07:20:54 菏泽汽车网
情 系 干 岔 子 岛。
干岔子岛是镶嵌在千里黑龙江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干岔子岛是我曾经劳动及战斗过的地方。1968年5月26日,我插队下乡走向农村广阔天地的第一天,就注定我同干岔子岛结下情缘。如今三十五个年头过去了,在这三十五年中,我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但在我的经历中,我永远不能忘记我插队下乡的地方,永远不能忘记那干岔子岛的历史及斗争的一幕幕…。
不能改名的干岔子公社。
在那火红的年代,改地名和人名也是一种的行动,但我们下乡的青年百思不得其解,干岔子公社的领导为什么这么愚腐?干岔子这个非常不好听也不好叫的名字,为什么不改一个好听的、有象征意义的名字?有机会我们问到了公社的秘书,他是公社的老,当问到他这个问题时,正好撞到了他想说的话题上,他感慨地说:别提了,那的时候,先改的是公社的名字,名字更改了后,可一报上面(是门管地名的更改)问题也就大了,没有想到是不同意,说干岔子的地名无论如何是不能改的,原因干岔子公社有一个干岔子岛,在敌伪时期曾发生过“干岔子岛事件”这在国际上是有名的,改了地名,则无法证明在干岔子曾发生的干岔子岛这一重大历史的事件。不让更改地名,其目的是让人不要忘记“干岔岛事件”的历史,因为事件的本身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其本质还是维护了中国干岔子岛的主权。
干岔子岛历史就有斗争。
既然我下乡的地方曾发生了让人不能忘却的历史事件,我就急于向当地的上岁数的人打听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对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历史,当地人是不会忘记的,其中一位伪满时在干岔子江面上点过灯照(航标)的人,他说的最为详细,他说曾亲眼所见子的炮铧子(小炮艇)被击沉(可能是因为点灯照的原因他有机会在江边)也知道苏联红军解放东北时在干岔子江岸准确的登陆地点,这使我的考证有了第一手的资料。
凑巧的很,在我们下乡参加劳动不久铲山下地的时候,有一块地紧挨着干岔子内河道的江岸,在休息时我又提到了这个话题,老社员把我们领到江岸的一块较平坦的地方,但看不出有丝毫的战斗痕迹,我想即使有痕迹也会被岁月的流失所堙没了。介绍的社员说:大概也是我们铲地的时间(夏初)人在这江岸上挖了工事守候多时。那天的上午,当江面上出现二艘逆水而行的苏联炮铧子时,人在这江岸上,用事先准备好的炮立即向行驶的炮铧子开了火,说人用的是小钢炮(迫击炮)炮吊的可准了,人只放了二炮就给造沉了一艘炮铧子,另一艘也吓的就跑了。
当地农民讲,打子的炮铧子就是驻守当地的关东军。干岔子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干岔子岛主权的争端,苏军上岛驱赶我岛上居民并没收生产工具,苏联的炮铧子进入干岔子的内河而引起的。苏联是想把干岔子岛归为已有,因此想把主航道改为干岔子岛南岸内河的江岔子,这种试探性的而且也是带有侵略性的举动,立即遭到在干岔子驻守的关东军的打击。从那次冲突以后,苏联的船只再也不敢进入干岔子岛南岸的江岔子。按伪满时期中苏国界的历史惯例,干岔子岛就是我国的领土,根本就不是什么争议岛。
据《黑河地区历史大事迹》 (1997年)记载:1937年6月19日,苏军进入干岔子岛和王木阿河岛,驱赶岛上采金工人,日伪当局为此调来大批关东军,日苏发生边境武装冲突,30日,击沉苏军炮艇一艘,以后,日苏举行谈判,该岛归“满方”苏方撤离该岛,不再上岛活动,史称“干岔子岛事件”
事件发生十年后,1947年至1969年,苏方曾多次上岛放牧、打草、运材料等,同时,苏方两次钉木牌、插树条,单方将岛划分南北二部份,中苏各半,所以后称干岔子岛为争议岛。
富饶、美丽的干岔子岛。
干岔子岛因盛产黄金,历史上对干岔子岛及上游的王木阿河岛统称为黄金岛。1918年—1937年间,中国劳动人民登此岛络绎不绝,最多时达1000余人。1920年,在岛上曾先后开设酒店、烟馆、理发馆等。1918年至今,每年均有我居民上岛从事种地、采金、捕鱼、打草等活动。
干岔子岛土地肥沃、植被良好,野生植物有:柳、榆、杨、臭李子、水曲柳、黄菠萝以及五味子、野葡萄、野玫瑰和丰盛的牧草。野生动物有免、狍、狐、貉。周围水域盛产多种江鱼。岛四周接水地下,都埋藏着沙金,岛上宜于耕种,是附近的居民副业生产的良好基地。
干岔子岛的面积很大,是珍宝岛面积(0.7平方公里)的二十多倍,也是黑龙江除下游的黑瞎子岛之外最大的一个岛。岛上的土质非常肥沃,即抗涝,又抗旱,如果不涨大水,种地是旱涝保收。岛上因多年没有种地,岛上早已看不到地的样子了,而到处是齐腰深的肥美的草。岛上的耕地与生产,是从1968年登岛开始的。经过登岛几年的开垦,岛上有了几百垧地,主要是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大豆、小麦,而且产量都很高。
因岛上经常打草,在草地上有草堆,因此盛产花脸蘑(蘑菇的一种)并说那花脸蘑在草里长的是一圈一圈的。我曾有机会在岛上采过蘑菇,说的一点也不差,只要你在草里发现一颗蘑菇,你一定就会找到藏在草里的蘑菇圈,形成蘑菇圈的原因,就是那洋草堆经雨淋淌到草堆的地下才能长出那一圈圈的花脸蘑菇。这种蘑菇同一般的蘑菇不同,味道极鲜美,你要是在汤里放上几颗鲜的或干的蘑菇,那立即味道鲜美无比。
岛上林木茂密,其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春夏,岛上的树木是一遍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绿色,同墨绿色的江水、蓝天白云、银白色的沙滩衬托在一起,盛夏的景色呈现的是毫不逊色的南国风光;进入深秋,岛上树木的叶子被霜打后,嗅李子的树叶变成了鲜红色,远看似一团火,那茂密的柳树绿色及黄色的叶子参嵯在一起,枝繁叶茂的树木层林尽染,大自然赐给的五彩缤纷的颜色甚是好看;进入冬季,岛上的树木被霜雪压满枝头,静谧白雪皑皑的干岔子岛,同宽阔的被大雪复盖的江面融为一体,是一派银白色的北国风光。
政治性的反修登岛劳动。
为了争夺干岔子岛的主权,从我们下乡1968年春开始 ,县外事办及公社组织社员登岛作业,以岛上生产继续证明干岔子岛是我们的岛,这是用反修斗争的策略来争夺干岔子岛的主权。登岛社员虽然对外称为农民,实际都是从干岔子各队挑出来家庭出身好的武装基干民兵,我当时被公社选为登岛人员。登岛人员虽然是武装基干民兵,但上岛生产劳动是不充允许带武器的,只能带生产工具。
登岛人员同苏修斗争的武器是思想,我们上岛必须要带上的语录本。先期登岛人员同苏联打洋草的军人曾面对面地进行过斗争,苏联登岛人员是当兵的,带着枪,他们打草使用的全部是机械。苏联人上岛打草,我们就要到他们打草的地方,用手示意这是我们的地方,当双方人员接触越来越近的时候,登岛的社员就把的语录本,当时也称为“红宝书”而高高举起,而苏联人并不知道那小红本是什么东西,但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苏联人他们下了岛,这就成为当时登岛民兵讲用的内容,即“思想战胜苏修”
岛上春天盖了一溜半截子式的矮房子,用一台拖拉机开了一些地,在住处附近种了几垧西瓜,在苏联人经常打草的地方开不少地,种小麦已经晚了,就种了几十垧的糜子。种糜子的成本可能是最低,生长期也短,用糜子磨出的米有点象小米,但没有小米好吃。
岛上地肥沃,糜子疯了似的长。糜子收割时,开始用摇臂收割机收,后来地块太远,就用芟刀打糜子。芟刀打糜子同打洋草是不一样的,那芟刀杆靠刀的一端不上弓子,而是要上四个齿的木制的耙子,同打小麦一样,把打下的糜子要堆成一蒲子一蒲子的,后面有人跟着给捆。糜子的桔不同小麦那样顺溜发滑,糜子桔相互缠绕着,每打下一刀需用力从没有打下的糜子分开,而且打下的糜子的体积也比小麦多,所以打糜子体力消耗最大。
岛上是沙土地,那年种的西瓜丰收,而且瓜的质量可以说特好,瓜的个头大,皮薄,瓜瓤特甜,我们干活时,天天可以没有顿数的吃西瓜。
在岛上干活让人最烦心的一件事就是必须挺住蚊子对你的叮咬,因岛上的树木草地多,四周又环绕着大江,空气湿润、土地肥沃,岛上树长的枝繁叶茂,岛上的草长的齐腰深,是最好的洋草,总之,岛上是被绿色的大树和肥美的草蔟拥着,看似一片绿色宁静,但这宁静的绿色里隐藏着无穷的这我们称苏联进口的大黄蚊子,因这蚊子颜色淡黄,个头又比岛下的大多了,并可以隔着衣服叮你。如果是傍晚和阴天,那蚊子就加倍的增多,蚊子向人进攻,可以说是非常英勇、前扑后继,让我们防不胜防,最有效的老办法是晚间吃饭时,院子里垄一堆火,火着起来后压上青草,叫呕蚊烟,我们围着火堆的蚊烟吃饭,这样,我们挨蚊子咬的机会少些。
在岛上劳动,虽然累一些,苦一些,惊险一些,但也有一个好处,即生活上的主义化,我们一天的三顿饭全部由大队核销。岛上的伙食非常好,每天三顿都是雪白的大馒头,岛上有打渔队,所以还能经常吃上那新鲜的鱼。
军事对抗性的登岛备战。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备战形势立即紧张起来,公社成立了武装基干连,基干民兵全部发枪。为了适应打仗的要求,五月未干岔子成立了041前支,直接立属沈阳军区。041前支以干岔子武装基干民兵连为基础,又组建了041前支民兵值班分队,值班分队实行部队化,派一名现役军人为值班分队的。值班分队负责登岛斗争及战备,因此,干岔子岛经营的归属也发生了变化,即经营权从干岔子大队收回,归041前支。
从春到冬,至1970年3月未,我基本在民兵值班分队,并在民兵值班分队任付,参于了干岔子登岛斗争及战备的全过程。当时的民兵值班分队的任务,一是登岛斗争,岛上一个排,由值班分队连长负责,民兵有三十多人,是武装登岛,配备了所有的轻武器装备,如40火箭筒、苏7.62转盘机枪、56式冲锋枪、苏7.62步骑枪;二是岛下战备,构筑工事、军事训练、建立登岛预备队,一但岛上发生情况,岛下的值班民兵要迅速登岛参加战斗。那时干岔子附套子岛的江岔子中,停泊有一百多条墨绿色的小木船,小木船是按登岛需要而设计的,是双浆一舵,只能乘三人,乘船的人同时也是划船手和舵手,船划起来飞快。
为了便于在岛上观察,夏季在岛上建立起来有二十一米高的木质大架子,在架子上可以清楚地观察苏联对岸欣比洛夫卡的活动情况。岛上值班很辛苦,必须真正树立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晚间要到离苏联对岸很近的前沿阵地蹲坑,其它民兵不脱衣服睡觉,白天又要进行生产,播种、开地。
登岛虽然进入了武装斗争,但岛上的生产不能停。进入铲地阶段,我领着岛下的民兵天天上岛,铲那总是铲不完的黄豆地。我们上岛铲地时也要全副武装,每进入一地块,要以班为单位,把枪枝支在地头,把手榴弹及子弹袋同枪放在一起,为了锻炼应急进入战备的能力,有时在劳动中还要进行演练,只要是一吹哨,民兵们无论在什么位置上,要迅速放下手中的锄头,跑步奔向地头,以最短的时间全副武装列队集合,所以我们的值班民兵说:我们是真正的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的反修战士。当时,民兵值班分队即做到了以实际行动落实战备,又以实际行动进行岛上生产。
那一年春夏季,武装登岛因形势的紧张及其它原因,岛上岛下发生了几起大的事故,有牺牲的、的、翻船丢枪的及我非常熟悉的上海知青武装民兵被定为苏修特务的,很是令人痛心及反思。
进入冬季,战备形势越发的紧张了,因为宽阔的黑龙江面没有了屏障,战争似乎是一触即发。要打仗,必须解决思想认识及生死观问题。我们岛下的值班分队民兵同边防部队战士一起进行战前的动员,进行“二忆四查”活动,就是忆阶级苦,民族苦;以备战的观点观察一切、检查一切、落实一切;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生活上查找不适合打仗的思想;要从思想上想着打仗,从工作上落实打仗,从作风上适应打仗,从生活上保证打仗。同时反复学习珍宝岛英雄反击苏军入侵的事迹,要解决生死观的问题,要真正树立、理解并做到“人总是要死的,为而死,则重如泰山,怕死的胆小鬼的死,则轻如鸿毛”有的战士向组织写了血书,那种场面很是激奋人。总之,战前的动员,就是提高阶级觉悟,解决生死观,落实战备、准备打仗。
当时的 041 前支,重点的战备是在干岔子岛,其次是以干岔子岛上游的嗄牛户岛。嗄牛户岛因地理位置的重要,前支很重视对每天观察到的对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所以嗄牛户岛上的观察点是 041 前支的眼睛和耳目。为了加强对嗄牛户岛的观察工作,041前支在临近珍宝岛一年之际,在1970年2月初,命令我带一班民兵在嗄牛户岛值班二个月。岛上值班非常艰苦,条件要比干岔子岛差多了,也危险多了,全天要 24小时观察对岸的奥尔洛夫卡,晚间不准脱衣服,因我们的事迹突出,曾受到沈阳军区对我的嘉奖。
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历史已经过去了,苏联已解体,我国日益强大,现中俄的关系已化干戈为玉帛,并重开历史的新篇章。
我有机会几次重新登上干岔子岛,每次都让我感慨。这个岛曾流下过我们知青及武装民兵的汗水,也留下了我们战斗的足迹,现值得我高兴的是,干岔子岛真正是我们的岛了,可在高兴之余也略有遗憾,我知道同称黄金岛的王阿木河岛被划归了现在的。我面对坦坦荡荡黑龙江水思绪万千,人类历史的长河在这坦荡的流水中得以冲刷凝炼,这江水才是真正历史的见证人,愿这坦荡的日夜奔腾不息的黑龙江水不要再重演那历史的过去,也愿这江水今后给中俄两国人民带来美好的祝福吧!
参考资料:
1、《黑河地区历史大事迹》 1997年。
2、《黑龙江省逊克县地名录》 1968年4月。
3、《黑河地区志》1996年12月。
4、《黑河县志》
5、《逊克县志》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岔子
岔子,亦说"找岔儿"。也指故意挑毛病。语出《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他说得如此老靠,断无不来之理;莫非出了岔子,又有什么变卦?”。”老舍《茶馆》第一幕:“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就拿高粱一项讲,除了高粱粒儿算庄稼,高粱苗儿就是苕帚;高粱杆儿就是秫秸;剥下皮儿来就织席作囤;剥下桔档儿就插灯插匣子;看不得那根子岔子只作柴火烧,可是家家儿用得着的。
- 上一篇:p不小心就会感冒了p
- 下一篇:09款戈蓝上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