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家具家有老人依然远行
2020-07-25 05:51:49 菏泽汽车网
春节的脚步来了,回到梅州乡下过年的念头又强烈起来。
这年的夏天,在故乡粤东发生很多令人担惊受怕的事。春节没过多久,年过六旬的母亲病得不轻。一向能吃能干活的人说病就病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全身无力,因而不得不常常躺在床上,景况很糟。到医院检查,说是老年人常患有的血糖偏高,开了几个疗程的药吃了,却没有收效,后来找到当地的一位老中医,开了一偏方,用药一个多月才把病治好。
在这个时候,我在500公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中居住,每天的每天奔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以谋生的名义和实用在干着重复的或不重复的工作。母亲的病成了我心中的牵挂和担忧,我通过与家里人联系,父亲否定了让我回家去的想法。理由是我回去和不回去,母亲的病都能治好,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去一回,陪上三五天,工作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时令来到了六月的中旬,连降暴雨引发洪水,家乡有17个镇遭到水淹,交通中断,很多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从媒体上获悉灾情,我一天打几次回家。所幸我家所在的那个镇没遭水淹,但整个县的灾情如此严重还是令人感到揪心。父亲总说,没事的,不用担心。
其实,我也很清楚,真的发生灾情的话,鞭长莫及,根本于事无补。我打这样的只不过想向父母传递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在关注着他们,使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慰籍,从而也减轻我不能侍奉身边的内疚。
从19岁走出家乡踏上他乡之路,我就与父母过上了聚少离多的日子。随后我的兄弟也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家中常年只有父母与小孩在一起。一晃过了十几个年头,老人小孩在故乡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只有每年的春节,我们兄弟几个才相约回家。每年的行程是除夕前一天回到家乡。第二天几乎用一天的时间准备吃的。除夕的当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上几杯家乡产的糯米酒,说说一年来发生的事和亲友家的近况,这个时候是父母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加祖里奇终于找到了NBA的感觉光,那日渐苍老的脸上,才能见到灿烂的笑容。春节的大年初一,我们几个按当地的习俗去拜访已八十五岁高龄的外祖母,要用上半天时间,大年初二去拜访其他的远房亲戚。大年初三就着手准备回程所带的一些礼品。回家的这几天晚上,每天都有同学及村里的年轻人过来聊天,或者下棋。大年初四,我们又踏上了回到定居的这个城市。
临别家乡时,母亲像儿时般的千叮咛万嘱咐,和父亲告别时,父亲满是希望我留下的目光,似有很多话要说,最后只说了一句:到了南海那边要记得打个平安到达的回来。
认真算起来,每一年,我回到乡下农村家中的全部时间有120小时,但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24小时。这是一年相聚在一起的时间啊!
“家有老人不远行。”这是国人孝德的一种标准。但是,为了谋求比在家乡更好的生活,为了得到更多的物质报酬,我及如我一样奔走在异乡路上的人,家有老人依然远行,丢下老人,背井离乡,一年只有一天时间与老人在一起。以家有老人不远行的孝德标准来衡量,无论如何也洗脱不了不孝的罪名。
曾经也有过把父母接到城里一起过生活的打算,但是老人过惯了乡村的生活。换一种打算,遵循孝德回到乡下农村父母的身边,我能做的事就是在乡里镇里谋个差事或做点小本生意,勉强能达到养家糊口,生活质量将下降几个档次,这样的选择是无法做出的。于是,父母在500里外的乡下,我在城中生活的生存状态就这样延续了一人可以轻松通过缺口到达护栏以外年又一年。
这样的日子现在还在延续着。这样的日子也在许多人的家中延续着。生生息息,几多叹息,不说对与错,不说爱与愁,只让万千感叹与午夜梦回的思乡泪水幻化成现代多元生存的一种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