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昌中国汽车俩挑战3大问题五个办法
2019-09-12 22:07:13 菏泽汽车网
王富昌:中国汽车俩挑战三大问题五个办法
汽车工业进入到的十二五时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挑战1,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承受环境不协调的矛盾日趋突出,致使汽车消费遭到限制。汽车工业进入了平缓发展的阶段。这是我发现的第一个问题。2000年到2011年汽车产量接近了2000万辆,我们汽车的保有量去年年底接近了1亿辆。虽然汽车保有量的水平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们13亿人,1亿的保有量。但是汽车造成社会不协调的问题非常突出。刚才我们花都区的书记讲了这个问题,北京、上海限牌以后广州也出现了,贵阳也出现了。
前天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讲到限购可能还不仅是这些城市。限购是因为交通,交通是很大的问题。环保问题、能源问题会逐渐突出,成为限购的一些主要因素。我们想限购对于地方来讲是不得已,而且还不断要增加。全部资源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的一些问题,还有消费者的素质。资源问题,要想把它提高,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估计今后的主要因素不是购买力的问题,而是资源束缚和消费水平的发展,购买力将受到抑制。汽车的平缓增长将进入常态。
依照3%到5%的增长,大家算一算,如果今后十年3%到5%的增长,到2020年汽车的年产量和保有量到达一个水平,社会能不能承受?所以这个不是短期的,不是临时的,可能是一个常态。
挑战2,供需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自主品牌面临严峻的挑战。过去十年,总体上汽车工业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不断增长的能力被不断增长的市场消化掉了,供需能力渐渐产生了变化,特别是合资企业的能力。
这十年可以这么说,所有的汽车企业处在和平共处,每一个汽车厂都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供大于求的问题将不断突出。另外,消费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第一辆车大部分城市的人已有了,现在是到了换车到第二部车。所以,供需发生变化以后,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过去我们和合资企业之间,大家是和平共处,由于自己的能力都是供不应求。供大于求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感觉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下落,特别是今年,到7月份已经到了22%。大家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这两大问题如果应对不好,可能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遇到重大挑战,由大变强也无从谈起,今天这个会议提升创新能力 壮大自主品牌的主题非常好。要应对这两大挑战,我觉得有三项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好:
1、想方设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用了千方百计这四个字,这十年我们确切是自主品牌做了很大的努力,产生了重大变化乃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我们自主品牌的创新能力从参与设计到现在以我为主的联合设计已走了这么多年,现在有的企业可以通过以我为主联合一些主要零部件制造企业或是设计企业能够设计自有品牌。
现在我们的自有品牌主要还是跟随,还是处于产品的中低端,在过去旺盛的市场需求下,我们看还可以。如果就今后的竞争形势还是远远不足的。刚才何部长的一席话很发人深省,提到了这个问题。确实是,我们和自己比确实是进步非常明显,横向相比我们还不行,本来也不行,就是这个问题,所以这个我们必须要认识。
我们现在自主企业对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得非常高,开始重视自主品牌的发展。投入的气力也特别大,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种创新能力应当放在第一位。制造技术非常非常重要。、想方设法创立自主品牌,制造非常重要。怎么提高设计、自主开发的能力?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行业第一位的问题要加强,
2、想方设法做强自主品牌,现在我们感到非常难办,最困难的是,和合资品牌做到一个价格差别很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品牌信誉度的问题,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在这个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谁先取得突破,谁就能生存发展下去,谁获得不了谁就玩完。道理很简单,没有创新能力就不能持续发展。做强自主品牌,品牌的信誉度要建立起来。
3、千方百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由于资源环境的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们来说还是有机遇的。弯道超车基本上不现实。
这三个问题怎样解决企业比我们清楚得多,我也不知道你怎么做,但这三个问题确实是我们行业应对的挑战,必须要努力做好,最重要的也是解决要这三个问题:一是想方设法解决自主创新问题;2是想方设法做强自主品牌;3是千方百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做好这三个问题要有五点需要加强:
1、困难很大,但是不管怎么大,企业主体必须要解决,不能国家给我多少资源我就办多少事。
2、中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政策的支持和导向还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资金上的政策和对自主品牌的激励政策。大家非常关心自主品牌这个问题、政府采购的问题。从党中央书记可以做,政府可以做,但是老百姓不买,老百姓是完全凭你产品的信誉度买。政策的指点是非常重要,也可以做到的,包括新能源的发展等等,中国在政策导向上,在整个世界比起来还是有效的,它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
3、提高开发能力,做强品牌,可能经过十年、八年的努力,不做就没有前途,努力做还有点希望。只有扎扎实实的认真去做我们还有希望、还有出路,这不可能是短时间的问题,做百年老店需要百年的培养。我们不悲观,但是也不要关起门来自己做。
4、要有全球的视野,刚才何部长的一番话已说得很清楚的,我们讲不管是弄新能源汽车还是搞开发能力建设,我们还是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包括国际的、包括国内的。我自己感觉汽车产业是有很好的现象,大家要联手、联合,能不能联合弄开发?大家联手起来做是很好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好事。利用全球资源,说实在话我们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快速发展是最近的10几年,我们和百年老店相比还是有差距,该学习的我们要学习。
在这里我想接着何部长的话说说这个事情,关于合资企业,可能我们绕不开这个事,我们在乘用车这个领域里,我们去年是1840万辆,其中乘用车是1400万辆,轿车1000多万,乘用车领域我们自主这块是42%,今年可能下落了一点,也就是百分之四十多,合资企业将近60%。
合资企业可能还是一个常态,因为什么呢?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会改变,中国是汽车的大市场,虽然发展速度比较低,今后10几年中国还是最大的市场,即便2000万辆零增长也是很大的市场。中国的产业政策,不管外国怎么要求
,我估计至少还能做十年、2十年。
在这三个情况下,合资企业是个常态。另外中国的合资企业是中方市场占50%的合资企业,所以这是一个占有问题,我觉得合资企业有三个方面要走,一是零部件,差不多三十年,我们上海大众是1984年合资的,到现在28年,从2000年前后抓国产化,现在零部件的国产化已到了85%。二是研发设计能力,其实这个工作已开展了一段,到迄今为止,进步非常大。国家现在已经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一定要走创新驱动发展,合资企业50%,研发设计的本土化是大势所趋。3是品牌的国产化,这个已经开始启动了。知识产权是他们的,工业产值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政府采购组合里,中方有一半。
我觉得这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在合资企业这个问题上:一个是零部件的本土化。二是设计研发的本土化。3是品牌的国有化。
其实设计、研发将来竞争是很剧烈的,国内的研发本钱和适应性一定会好于综合研发,合资企业这个费那个费再过来的话,这个竞争能力是不够的, 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三步我估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
5、协调解决好零部件的问题,自主发展一定要把零部件做好。
宝宝便秘吃啥好汉森四磨汤治疗便秘管用么
孩子积食吃什么药好
- 上一篇:三环集团车桥产品出口业务进展顺利
- 下一篇:广州市公布智能网联汽车第三方监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