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反映灾后重建的报告文学展现中国作家的计划
2021-11-14 05:00:03 菏泽汽车网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为了全面展示灾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最新成果,按照中宣部关于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重大宣传活动的统一部署,受中国作协党组的特别委派,报告文学作家张胜友、王宏甲和李春雷日前赴四川采访。他们深入灾区体验生活,分别写成了《让汶川告诉世界》《在天府的苍穹反复吟唱》和《绽放在阳光下的微笑》,于5月12日在《人民》《光明》《经济》刊出。
为各位玩家打造最贴心的服务平台 张胜友接受采访时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对我们党和政府的危机决策和处置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也可以说是对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从中央到地方开展的这场规模浩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至今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这也形成了报告文学《让汶川告诉世界》的主要着眼点和立足点。张胜友说,地震一年后,我们应该更冷静、客观地看待这场自然灾害和抗震救灾斗争。一部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永远伴随着人与自然灾害的抗争。作家有用手中的笔展现整个国家、民族和人民在巨大灾害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灾害到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如抢险救人、紧急安置、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止次生灾害、稳定社会等,我们在这些工作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很多做法体现出中国特色和民族智慧。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 0年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以及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然。我们还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更高的层面考虑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以及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一条依法重建、科学重建的新路子,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将随之不断提高。这部报告文学作品秉承了张胜友一贯的写作风格,着眼于全局,更多地从整体上进行宏观把握,做到点面结合,显得气势宏大。
王宏甲深入到都江堰市、什邡市、绵竹市、安县、北川县等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采访重点是文化和教育方面。在与灾区人民的广泛接触和深入采访中,他感到渗透于他们血液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伴随着他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进行着重建。王宏甲说,这场重建家园的战斗不仅是重建楼屋、恢复生产,更有精神的重建。王宏甲说:“我明白了,那么坚韧顽强的民众性格是孕育传承了几千年的,并在今天的重建家园中再一次涅槃重生。在灾区采访的每一天,我无时不为这里的人民感动着,无时不为这里的师生感动着,特别是那些在生死关头自觉地在岗位殉职的教师,这种教育自觉、文化自觉,不是本能,是‘人的内在品格’在血光中骤然迸放,是我们家园的灵魂。”在映秀小学,王宏甲看一个个列队整齐正在升起国旗的小学生,看到了他们佩戴的红领巾,不由自主地想到在地震发生时的那一刻,老师和学生们展开的该是怎样一幅自觉救援的场面。其实,在这里腾升起的正是我们重建精神家园的旗帜,是整个中国少年成长中的财富,因为“这是灾难与灵魂的碰撞:一切坍塌的地方,都孕育着再生”。
李春雷在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刚刚发生后即随中国作协组织的作家采访团奔赴灾区,一年后,他再次前往重建中的灾区,见证的是灾区的建设与崛起。他说:“两次去汶川,感受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悲壮,这一次是豪壮。两次加在一起,我觉得就是雄壮!”李春雷称自己见到最多的当然是直接的重建成果,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精神家园方面也在全面恢复中,还有一个变化就是通过这次重建,传统的四川农村正在脱胎换骨。和上次一样,他这次去汶川,同样感受到志愿者、各地对口支援的省市,对灾区人民的爱心依然川流不息。李春雷深深感到,灾区中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都需要心理的支撑,这种支撑,需要宣传文化系统作出努力。他谈到:“我在青川县枣树村受灾群众新建的住房墙壁上看到这样两幅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虽然这不是我们作家和写的,但我感受到文学和宣传的作用是一样的,对灾区人精神的支撑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文学给灾区人民精神层面的支撑和引导并不会这样直接,一个作家必须把这种记在心头,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佳作。”
海口哪医院治疗妇科好贵港哪家医院白癜风医院好
呼和浩特早泄治疗多少钱
- 上一篇:三过家门物业
- 下一篇:三部曲诠释儒释道赵德发作品研讨会举行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