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俗南岭竹篙火龙
2020-08-12 06:14:11 菏泽汽车网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这天晚上,南岭村都会举行这项的民俗活动—竹篙火龙节。2008年已经申请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岭村,古时称南云,坐落于江西省宁都县洛口镇北部的一个村落。现有人口大约两千余人,村中分设8个分队并管辖两个自然村。村民大部分姓卢,极少数外姓,属于家族村落文化模式。
这里民风淳朴、古韵犹存,依山傍水而居。村中大小祠堂有二三十座,现今保留完整的已经不多了。这些祠堂设计科学,雕塑奇特,在附近村落都是少有的。从祠堂的建筑结构来看,大多属于明清建筑。
唐开元癸丑,距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宗泰公带着一家老小举家南迁。从幽州(河北范阳)至湖南桃源再到江西虔化县(今宁都县)洛口清音里坊。为防后患,命三子鼎足而居,长子公明居南岭、次子公达居麻田、三子公显居下沽。南岭村公明后代现传有盧氏七房,竹篙火就是由这七房共同举办。
相传在几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南岭村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村中瘟疫盛行,村民死亡无数。正当无计可施时,村里来了两个外地客。他们是两兄弟,一个叫火龙,一个叫火虎。他们叫村民把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杂乱脏的东西烧掉。傍晚时分,村民纷纷照做,拿着扎好的火把点燃。那吱吱的火苗勒勒作响,映红了整个南岭村,也温暖着整个南岭人的心。瘟疫消除了,从此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恩人,在村里建起了火龙庙,供起了火龙、火虎等诸神。每到农历的八月就请神看戏,游火龙、火虎以示诸神与民同乐,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至今。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正当瘟疫四起,村民求神拜佛、祈求上苍保佑时,恰逢农历八月月圆当天,东方天空中飞来一条火龙和一只火虎与瘟魔搏斗,大战至第二天清晨。瘟魔终于被打垮了,火龙火虎飞向东方化成绚丽的朝霞。事后村民怀着感激的心情,也为了让这种情感更好的宣泄、张扬、物化出来,南岭祖先在村里每个祠堂梁柱上都雕有火龙、火虎的形体,修建了“火龙庙”还定下了规矩,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都要举行这项祭祀。这些过程,都是南岭人世代传承对火龙火虎绵绵不绝的情谊。于是人们把传统的中秋节称之为“竹篙火龙节”或称“游火龙节”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总之南岭村民一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至今。带着对祖先的缅怀,对未来美好光明的祈福、祝愿。祝愿人们幸福安康,金玉满堂。
扎火虎,从八月初一至十五,南岭盧氏七房分别组织一组少儿火虎队。选七个人,由6—12岁的男童组成,并设一领队。每人手持火把,在竹棍上,用稻杆绑成三扎,每一扎插上线香,半椭圆形似扇。
游火虎,这是南岭小孩乐此不疲的活动。傍晚时分,点燃,先去火龙火虎诸神那敬拜,随后急速走向各队的每家每户,边走边念。领队念一句后面组员接下一句。大致如下:
火龙虎进村,生子生孙。
火龙虎上路,子孙一路。
火龙虎上坪,祖师有灵。
火龙虎进屋,发财做屋。
火龙虎进庙,祖师坐轿。
火龙虎上坡,票子蛮多。
火龙虎进灶前,老年转少年。
火龙虎进厅,钱财银子满缸。
火龙虎进巷,有吃有汤(剩)
每到一家,他们会送上祝福语,完后有些会给月饼、鞭炮、线香,富有一点的还会给些钱作为回礼…都是随意给,图个吉祥。最后那天要举行“送火虎”仪式,把游完的火虎道具送到村子中间的荷塘沉掉,“游火虎”的活动也就结束了。
一串串清脆的童音在每家每户响起,这是南岭村每年农历八月的一道独有的景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孩子也不像过去,因为一个糖果、一串鞭炮、几块钱而兴高采烈。也因为很多小孩都搬到城里生活,村中要组建七组少儿火虎队很难凑齐,不知不觉这项活动就慢慢消失了。距离现在已有十多年没有举行了,慢慢的后只能听说.......(这两组少儿火虎队照片大约拍摄于99年)
初九这天起,采茶戏登场了。每天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十三至十五每天三场至十六日清晨。社戏表演开始之前先“打八仙”敲锣打鼓将火龙、火虎、汉帝、六福、东岳夫妇和东平夫妇等神像请到剧场对面的供桌上,以表示“神与民”同乐。
以前,戏班子还没来,大家就早早把长凳端出来占位子。过去没少为占位子的事争的脸红脖子粗的。你早占位子有时也没用,遇到霸道的人,把你凳子往后挪,你还真是莫有办法。
一到晚上整个大坪都围满了人,以前看戏是在一个大草坪基本上全村老少都出来看戏,还有不少十里八乡的人们也赶来看戏。
过去物质贫乏,人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所以看戏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很开心很幸福的一件事。大人们在看着那些经典老戏,述说着一个个经典桥段,讲忠、讲孝,讲恶、讲善。小孩们在一旁嬉笑打闹,天真烂漫。旁边呢,还有商贩的叫卖声,冰棍,2毛钱一根冰棍,爆米花,卖爆米花…以及姑娘小伙的逗趣声,共同交织成一个美好愉快的夜晚。先前的不愉快啊,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扎火龙,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先把竹篙扎好。选八至九米长的毛竹,依次从上到下扎好。
民俗活动从三岁娃娃抓起,小朋友正在认真地跟着曾祖父学习如何扎火龙。
竹篙扎好了,一般由三人举一根竹篙,由中间的那个举竹篙,左右两个扶持。根据竹子的新旧或个人体力,比较厉害的一个人就可以举起。
扎好了竹篙,接着“拧麻花”村里人俗称纸捻。用一张草纸折好,揉紧对折,一股压一股看似像麻花。
纸捻拧好后,每个插上两根线香用麻绳绑好。
早早的吃好晚饭,先把油热好。以前都是用山茶油,一种野果榨的油。现在没人去采摘了,都改用调和油。
把扎好的纸捻,用热油浇淋,为晚上的火龙做最后的准备。
已经弄好了一部分纸捻了,这是竹篙火龙制作的最后一道程序。
所有纸煤都弄好了,预祝竹篙火成功!
准备把纸煤绑在竹篙上
把浸好的纸捻,绑在竹篙上,也是从上到下依次绑好,一根竹篙大约绑20根。
竹篙绑好了,大家陆续把绑好的竹篙抬到大祠堂,观看的人群也开始往大祠堂走。
窄小的路突然变得更拥挤了,这一天这一刻是最为热闹的。
跟着橙子菇凉一起去现场看竹篙火吧!
49根竹篙齐聚大祠堂,点火还没开始现场还是漆黑一片。受莫兰蒂台风影响,白天一直下着大雨,此刻也还在下着毛毛细雨。尽管如此活动依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点火前先来个大合影,2016年竹篙火,第一次有了统一的服装。在活动的前十几天才开始设计,定样品可谓是时间非常紧迫。在大家的热心捐助下,所有服装十四日下午全部到位。
服装选用红色打底,用龙作为图腾。寓意吉祥如意,神龙保佑。右侧有行字:同族同宗,同心同德,一本一脉,一姓一家。这也是竹篙火一直以来传递的精神,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过去一般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是村长实行点火仪式。现在点火开始,各组人员自行点火。
竹篙火的持久性不长,所以点火的时候要很快速,两边要同时进行。
点好的竹篙被一一举起,像火树开花样直插夜空犹如白昼。
这时,唢呐声、敲锣声、鞭炮声、人群中的沸腾声,现场热闹极了。如果你有幸来参加,一定也会被这样的场面给吸引给感染到。它虽不似烟花那样美的绚烂、夺目,但它美的质朴、庄严。竹篙火短暂易逝,可留在人们的心中却是永恒的,难忘的。不仅仅是对火龙精神的寄托,也是对祖先的缅怀,敬重。这一刻,仿佛历史又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以前各房的出场顺序是以抓阄的方式来定,随着地方媒体的介入也让竹篙火更具有观赏性。49根竹篙先围绕操场转两圈,各组回到各自的祠堂或屋前。
49根竹篙全部点燃,看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漂亮极了。
中秋这天虽然没有看到月亮,但因为下雨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番美景。绵绵细雨,轻柔的打湿着每个人的脸,与竹篙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一丝温润一丝清凉。那时不时掉落在地面上的火种,像是放的水灯又像是跌落凡间的星星。仿佛人们踏着这些星星点点在浩瀚的宇宙中着。这天人合一,水火交融的情景, 真是好一派天上人间,神民同乐的太平盛世景象啊!
一般由三人举一根竹篙,中间那个人举,左右两个相互扶持。
没有举竹篙的,可以拿着纸煤一起游玩。
不管是大人,小孩都喜欢拿着纸煤玩耍,这会让人有种参与感。
单个人举一根八至九米的竹篙,难度还是挺大的。像这样子举个大竹篙体力要非常好的。
满地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像不像是一幅水彩画呢?^_^^_^
像这样子单人举竹篙的不多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中秋节古时有谈婚论嫁时宜,越来越多的本村人成双成对喜结连理。随着社会发展,本村同姓也慢慢的被接受认可。
49根竹篙高高举起,火龙直指云天,风力吹动火苗,竹篙火龙上的朵朵火焰,宛如镶嵌在天幕上的颗颗明珠,流光溢彩,而那游动着的竹篙宛如一条长长的巨龙,或左或右整个场面十分壮观,气势非凡。
站在高出,从上往下看整个过程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竹篙火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它还是一项“视”“听”“触”“感”意境交融的活动。看着节日盛队,看着香烟缭绕,看着火龙通天,看着古事重演,看着灯火,看着人群簇拥;听着吉语高呼,听着戏曲三国,听着乐器欢奏,听着鞭炮作响,听着欢声笑语;再触着从火龙上掉下来的火把,时惊时咋,时躲时闪,与同伴时挤时撞。心与祖先靠近了,人与幸福帖紧了,灵魂与神共畅了。这样的竹篙火怎能不让人喜欢,传承呢!
陆续退场,开始回到各自的家里或祠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参与这个节日活动。
长长的竹篙或横、或竖、宛如长长的巨龙在村中。
竹篙火回到屋前了,此时火还很通旺。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健康平安、万事如意!
竹篙火游完,接下来就是晚上的大戏登场了。这天晚上要唱到第二天的清晨,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像以前那么热衷追随到天亮,一般凌晨就结束了。
礼堂里挤满了人,有本村的,也有邻村的,还有好多外地来的。自从县、市电视台还有央视节目组前来拍摄(华人世界-客家足迹行)每年都吸引着很多人前来观看。
看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一个个开心的都合不拢嘴了。这一天很多在外工作的、已嫁的女儿都会赶回来过节,与家人团聚共庆欢乐时光。
竹篙火结束了,但它传递的精神永远保存在人们的心中。“火龙在,瘟魔除;火龙旺,子孙兴;火龙游,兆丰年。”让我们保持这种祈福的心态与勇敢、坚毅、开拓、团结的火龙精神,共同祈福、传承发扬客家民俗文化。也欢迎大家前来观看,一起参与游玩,体验农家欢乐,感受秋收的喜悦,过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竹篙火龙节,整个过程就是由少儿火虎队,赣南采茶戏表演,青壮年举竹篙为一体的活动。这是我所知道的关于竹篙火龙,可能存在很多不足、纰漏,欢迎大家给予指正。
最后衷心的祝愿大家团团圆圆,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吉星高照!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竹篙
,是一种最简手持竹篙单的推进工具。篙是一根长竹竿或木棒,是一种最简手持竹篙单的推进工具。近代人为了避免篙头被磨损或破裂,常在篙的下端安装铁箍、铁尖和铁钩。篙的制作简单,使用也十分方便,最适合于浅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一般利用篙撑水底或岸边物体,按照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使舟船向用力的相反方向前进。地名,位于四川省金堂县内,详情见竹篙镇。
- 上一篇:饮食调理可缓解脚臭尴尬
- 下一篇:知母性味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