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护

精神性和想象力的收获2006年长篇小说回

2020-01-31 07:20:49  菏泽汽车网

精神性和想象力的收获——2006年长篇小说回眸 http://www.frguo.com/ 2006-12-19 人民日报海外版   回看2006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还是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小说家们做出了不菲的贡献。我首先看重小说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说到底,真正攫住人心的并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而是故事后面所蕴含的精神性的东西。可喜的是,这一年的小说从整体上体现出作家在努力丰富小说的精神性,努力表达崭新的、独创的精神内涵。
至高无上的精神性
从精神内涵来说,最值得一提的是范稳的《悲悯大地》。小说以一个普通藏民的成佛史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精神世界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都吉家族和朗萨家族两个家族冤冤相报,不可休止。都吉家的阿拉西接受剃度,以磕长头的方式到拉萨朝圣,追寻藏族人的藏三宝:佛、法、僧。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他的老师,还有他的母亲、胞弟、妻子和女儿先后以他们的生命护卫阿拉西到达目的地。最后成为活佛的阿拉西又以自己的生命制止了战争,以受难的方式完成了精神的升华。《悲悯大地》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它的精神内涵基本上都是从藏文化出发的。我感觉到,藏族人民把精神享受看得比物质享受重要得多,即使在物质极度贫乏的状态下,他们的精神追求也无比的强烈。《悲悯大地》表现了这一点。但最重要的还在于,范稳还表现出,藏文化对精神性追求是与他们的生命意识连在一起的。藏文化追求一种平和安宁的境界。
说到藏族文化的精神性,不能不提到另外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马丽华的《如意高地》。马丽华同样是一位酷爱藏文化的汉族人,这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的内涵不是爱情两字所能囊括的,它让现实穿越历史,让自然环境的雄伟险峻与社会风云的严酷无情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恢弘的文化追问。但就在这时空辽阔的叙述中,陈渠珍与西原的爱情却像是一支燃烧的火炬,让那些严寒黑暗的日子有了温暖和生机。西原这个纯真的女子所表现出的爱情更像是一种普泛的爱,她也是一位拯救者,她的拯救让我们感觉到了希望。
对革命历史的重新书写
中国的二十世纪是一个革命风起云涌的世纪,革命历史作为重要的写作资源,越来越受到作家的重视。但怎么写革命历史,则是对当代作家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的《笨花》从清王朝的倒塌写起,一直写到抗日战争胜利,在这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将这一切浓缩在河北的一个小乡村里。书名暗示了作者的追求,笨与花的组合就是笨重与轻柔的组合,而小说通过一个山村的故事将伟大与平凡、国事与家事、历史意义与生活流程融为一体。向喜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一个革命时代的将军,这是一个典型的宏大叙事,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中启蒙叙事的最常见的模式。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向喜的总体性的日常生活,让我们感觉到,一个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是怎样渗透进革命时代的精神内涵的。这种渗透不是一种生硬的渗透,革命时代的精神之所以能渗透进来,是因为与普通农民日常生活包含着的忠孝节义等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亲和的。向喜最终必然要回归故里,这并不是要消解向喜身上的宏大叙事特性,而是给他一个蓄势待发的机遇。于是就有了向喜与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搏斗的壮烈场面。
的叙事带有革命性的意义,她通过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观照历史的另一种方式,在这种叙事中,历史向我们展现出另一番景象,它既不是简单地对过去的颠覆,也不是变一种方式对过去进行重复。我们从中感到了对过去的宏大叙事的一种扬弃。
旅居美国的严歌苓则是以另外一种叙述方式来处理革命历史。她今年连续推出两部长篇:《第九个寡妇》和《一个女人的史诗》,都是以革命历史为背景的。我想,也许是多年处在西方文化语境中,反而更能体会到中国革命的红色资源是一座尚未很好开掘的写作富矿吧。在以往的故事中,革命具有明确的意义,因此革命者的行动总是带有丰厚的意义的。《一个女人的史诗》同样讲的是一个革命者的故事,它所不同的恰是叙事方式,严歌苓没有给我们采用剥葱式,而是采用一种竞跑的方式。她让爱情和革命这两个20世纪以来最为吃香的概念在田苏菲的人生路程上开始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竞跑。《第九个寡妇》可以说是乡村普通寡妇王葡萄的生活史。乡村一直是现代文学的主题,作家们多半是以启蒙的姿态去对待乡村尤其是乡村的妇女,于是文学中的乡村往往是苦难的、愚昧的。严歌苓在这部小说中当然要写到苦难,王葡萄的一生似乎始终伴随着苦难,但严歌苓不是启蒙主义者,甚至都不是人道主义者,她是以一种生活的乐观主义者的姿态进入写作的,她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爱意。因此她的小说不以发现生活的意义为目的,而是把生活看作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即使面对苦难,她不去写人们如何被苦难所压倒,而是要写在苦难中磨砺得更加闪亮的韧性。
浪漫主义的复苏
莫言和余华都拥有大量的读者,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他们两位在这一年都出版了新书,莫言的是《生死疲劳》,余华的是《兄弟》(下部)。自然这两部小说出来后就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两 |苏州十佳妇科医院
洛阳牛皮癣专科医院
老年人便秘如何改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