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护

清心寡欲体方健无私者康而寿容易

2021-04-17 04:27:22  菏泽汽车网

清心寡欲体方健 无私者康而寿

谁都希望自己长寿,许多老人道出高寿的秘诀之一是无私。

无私者康而寿,确实有科学道理。无私,是一种大德。对于德与寿的关系,我们的先哲早有灼见,孔子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无私方为德。春秋末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其《道德经》中提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还提出去甚、去奢、去泰。他提倡在道德修养上要清心寡欲地质朴,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西汉儒学代表人物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中说利以养其体,义以养其身,也是主张以物质的东西保养形体,以高尚的道德来保养心灵,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他还对孔子的仁者寿从中和养生的角度做了阐述:敬爱他人的入之所以能多有长寿的,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平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养其身心,所以他们才得以多寿。

回归简单搭配 现代医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心底无私,乐善好施者,血气和顺,情绪乐观,心理健康,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革命老人帅孟奇,一生实践这一养生观念,几十年如一日布衣淡饭,生活俭朴,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始终保持有德容乃大,无私心自安的心态,寿高102岁。冰心在95岁高龄时,写过一副养生联: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无求品高,这是延年益寿的心理法宝,是老人长寿的经验总结。

与此相反,那些自私者,其思维世界总是为追求私欲而冥思苦想,煞费心机,有甚者夜不能寐。长此以往,这种心理犹如一具无形的枷锁,对人的精神反复折磨,心理学称之为欲求不满。这种心理又会引发各种偏离行为,如有人变得情绪忧郁;有人变得暴躁或疯狂发泄;有人变得对家庭、社会及周围一切事物皆反感整天生活在忧郁、悲观、消极、暴躁之中,哪会有脏腑协调气顺畅,气血本固寿而康?还有人甚至变得理智全失,或为争名(权)夺利与人兵戈相见;或不择手段、孤注一掷、铤而走险。而贪得无厌、损人太过和敛物积财太多,这些都会为自己带来祸患天亡。君不见,那些盗窃抢劫、坑骗拐卖、使假销劣、贪污受贿甚至图财害命者,虽暂时获得了私利,但整天过着提心吊胆、日夜惶恐、噩梦惊魂的日子,何有康寿而言?

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清心寡欲体方健。

广州治疗阴道炎费用
长春治疗子宫内膜炎费用
铁岭最好的牛皮癬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