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野看设计缘由
2020-04-15 02:46:11 菏泽汽车网
拿了苹果10亿美元的滴滴继续火拼,哪些创业公司成为炮灰?
来自苹果1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让滴滴出行的羽翼变得愈加丰满,而据腾讯科技了解,这轮融资还在进行,并取得逾额认购。
从2012年到今天,在上演了滴滴快的从相杀到相爱、优步在中国成立独立公司对抗滴滴、乐视控股易到用车、阿里投资神州专车后又转让股份等戏码之后,互联出行市场已几近被上述几家瓜分,竞争也变得格外精彩和激烈。
据外媒报道,滴滴和优步每年要拿出超过10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用来吸引司机和乘客。大量补贴让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目标,同时也让这个行业的进入门坎越来越高:后进者寥寥,之前的入局者或经历了阵痛寻求突破,或死于巨头的阴影之下。
互联拼车是初期受到冲击较大的市场之一。车主关注乘客次数700万,拼车好友关系200万,拼车评论数量1亿,重复搭乘比例15%这是嘀嗒拼车推出社交新版本后获得的数据。数据背后,是拼车市场先发者通过差异化寻求突围。
对拼车领域的创业公司来讲,2015年6月1日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日子。这一天,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彼时的快车、专车产品线都面临着外部强劲对手的竞争,但顺风车的最大对手却并不是其他企业,而是尚未成熟的拼车市场。
作为拼车市场三强,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曾经几乎占据了这个市场超95%的份额,其中嘀嗒拼车曾是拼车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
然而在滴滴优步等巨头激进的打法下,创业公司的日子不再好过,出行市场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洗牌,其中触及拼车、代驾、巴士等细分市场。在资本实力没法与巨头抗衡的情形下,仍在坚守的创业公司希望通过差异化杀出一条血路。
乐观者认为,出行市场还有许多尚待开发的使用场景,这里仍然蕴藏机会。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滴滴优步等巨头脚下抢夺已有用户和挖掘潜伏用户,他们依然有场硬仗要打,虽然胜负未知,但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落得满盘皆输的局面。
巨头笼罩下的行业洗牌
以拼车为例,随着滴滴进入拼车市场,从运营模式对标来看,嘀嗒拼车无疑是滴滴出行中的顺风车对标,也就意味着它将直面最大冲击。
根据近日第三方研究机构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滴滴顺风车市场占比高达76.8%,已占据整个市场4分之3的份额,仅用半年时间改写了市场格局。
拼车领域的先发者嘀嗒拼车并不想放弃,春运市场成为了他们选中的突破口之一。嘀嗒拼车团队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投入到城际拼车春运专线产品的开发,随后嘀嗒城际拼车在去年12月10日清晨正式上线。
在今年春节时通过跨城拼车不断拉高订单量,嘀嗒拼车春运跨城拼车上线24小时,城际拼车定单量增加323%。从1月24日至2月7日,全国范围内使用嘀嗒拼车回家过年的订单总数达141万。春运跨城拼车给我们的发展帮了很大的忙,嘀嗒拼车负责人告知腾讯科技。
滴滴显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除夕过后,滴滴顺风车对外披露了其在春运返乡期间(1月24日至2月7日)的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春运返乡期间,滴滴跨城顺风车已累计送81万人返乡。
嘀嗒拼车正在拼劲全力寻觅巨头之下的剩余空间,不过另外一些创业公司却没有这么荣幸。
去年5月,爱拼车宣布停止服务,另外一家拼车企业友车在此之前就已停止服务,两家企业还没等到拼车大战正式开始就宣布退赛。
我见了200多位投资人,主流投资人都见了一遍,但没有人愿意投,不会有人在两家百亿美金的企业打得火热的时候再去投资一家小公司。我绝对不会再碰那种纯玩钱的项目。爱拼车创始人杨洋对媒体表示。
受到影响的创业公司不仅是拼车行业,巴士、代驾、P2P租车等行业也都难免受到影响,比如考拉班车被滴滴巴士纳入麾。e代驾与滴滴代驾也曾掀起酣战,去年7月底滴滴代驾上线,仅20天后就宣布覆盖全国80个城市,注册司机过百万,而今年1月e代驾公布的司机数量只有20万左右。在去年底,e代驾乃至宣布大幅裁员,随后COO周依华离职创业。
更有P2P租车Cocar、币达代驾、淘代驾、打车小秘、摇摇招车、拼豆拼车、打车吧、云代驾同盟等公司以关闭告终。
启动保卫战
我们覆盖了全国45个城市,有4000万用户和700万车主,最高的时候我们可以达到120万的日拼车请求从这个数据来说的话,1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排第三,第一是滴滴,第二是优步。嘀嗒拼车CEO宋中杰这样评价自己。
面对不断被瓜分的市场份额,仍然坚守在出行领域的创业者不断探访更多的使用场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其中,嘀嗒拼车就将注压在了社交上。
搭乘附近人的顺风车,寒暄是免不了的,这让拼车成为所有出行方式中特别具有社交属性的一种。因而,社交成为拼车行业从业者们常常强调的特点。其实早在拼车软件刚刚起步的时候,在解决了基本业务模式后,各家就开始探究社交的玩法。
比如天天用车曾认为,无论是做核心车主的线下运营维护,还是在产品上的功能进化,比如未来增加的车主收藏等功能,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社交产品的调性。51用车CEO李华兵(微博)也曾表示希望做具有社交性的工具性平台,他更强调工具性。不过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并不是很高。
如今,在经历了前期的用户积累后,嘀嗒拼车再次提出重塑社交场景。这和阶段性有关系,初期出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出行本身做合格,才有机会做社交。宋中杰说。这点可以从产品中体现出来,比如可以在用车下单时邀请好友接单,开放顺路同行圈等等,嘀嗒拼车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增强用户的粘性。
乘客和车主,车主和车主,乘客和乘客之间都建立了关系,所以我们不是一个打车工具,而是营建出社交属性,从这一点来看也愈来愈体现出用嘀嗒拼车和其他用车工具间的差异。宋中杰说。
另外,今年初嘀嗒拼车还上线了周边游拼车,为有出游需求的乘客和用户搭建平台,乘客发送自己的线路和时间至平台,车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提升假期车辆运载力,进一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和成本。
突破供给端瓶颈
由于拼车的公益性定位,不从出行业务本身获得营收,反而要为扩大和培育不成熟市场投入长期的补贴,使得拼车比快车、专车更加依赖用户规模,提速发展是拼车的第一要务。
其中,用户的忠诚度和使用黏度是出行软件的关键要素。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专车、快车还是拼车,乘客的需求似乎永久是便宜,司机的需求则是挣得多,这让补贴一度成为抢夺市场的有效武器。
尤其今年进入三月后,沉寂了好久的出行市场再次迎来补贴大战。
滴滴出行获得苹果10亿美元战略投资,且次轮融资仍在进行中;优步创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在今年1月曾对媒体表示已经完成了B轮融资,其中包括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中国人寿、百度等中国公司,但其融资金额并未透露;神州专车在2月底完成新一轮36.8亿元融资;易到用车在得到乐视支持后加码补贴活动。
不断融资让出行市场上演了一出接一出的用户争夺大战,因为补贴力度较高,一些兼职司机甚至放弃原来的工作成为全职司机。在宋中杰看来,这似乎让共享经济变了味。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对于嘀嗒拼车这样的创业公司来说,来自供给端(也就是司机端)的瓶颈将会是他们接下来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和其中全部或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终了。
大庆治疗妇科医院
云香祛风止痛酊用法
心力衰竭病人水肿的特点是什么
糖尿病忌口食物有哪些
月经不调都有哪些药
下肢静脉血栓能治愈吗
风寒风热感冒治疗方法小儿呕吐吐奶溢乳打嗝
孩子运动后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