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饰

一汽丰田高调降价

2020-01-12 17:41:20  菏泽汽车网

部分车型逆市涨价 是什么给了车商这个胆

本周与上两周对比价格上扬车型汇总(表)-共计67款车型

05年第一天,一汽丰田高调降价,众多车型跟进,这明确表明05年总体降价趋势不可逆转!然而,在这样的大势之下,某些车型的价格竟然逆市而上……  05年1月4日,一汽大众销售总经理李武在北京昆仑饭店宣布为期3个月的奥迪全系优惠2万元的促销活动结束。

1月6日,北京车市传出消息,新款捷达基本型价格由原来的8.7万悄然浮升至9.7万元。同时,派力奥经销商的优惠活动全部取消,价格回升至厂家指导价,与此前相差足有1万元。

另外,进口车市传来消息,部分车型价格也开始上升。素有进口车价“风向标”之称的佳美价格由最低时的33.8万涨到36.8万元。豪华车宝马、奥迪日趋坚挺,甚至有上涨之势。

什么原因致使车商面对持币待购敢于逆市涨价?

营销需要

奥迪的车价回升主要基于这方面的原因。

相对于其他车型的价格上涨,奥迪显然更有目的性。至于是否如厂家宣称的在三个月宣布降价前就已经打算好了这次价格回升不得而知。但是,这次价格回升至少使奥迪在与中国汽车一起经历狼狈的2004之后,在“收官”阶段挽回一些脸面,它至少能够证明当初促销期限上能够遵守承诺,至少在价格上还能够区别与其他车型。

当然,仅仅要做如此一种姿态不足以作为支撑这次奥迪涨价的理由。毫无疑问,奥迪年初的涨价将会是05年奥迪品牌中国营销的一个伏笔。“2005年将会是豪华轿车的‘竞争元年’”一汽大众销售总经理李武毫不讳言这一点,中高档车在今年必然会有一场龙争虎斗。作为国内高档车的领袖,奥迪此番涨价可以视为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价格的战略调整。

2003年3月,奥迪A4正式国产,这时候,奥迪在中国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B级车与C级车的价格区间重叠。这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是不可想象的,但A4由于产销量不大,国产化率低,一汽大众不得不允许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但是,对于2005年即将到来的高档车的竞争,这种情况再也不能在持续下去了。A4与A6定价重叠的情况必须要打破,而这次A6价格全面回升、而A4还有4.5万元优惠就是一汽大众拉生价格区间的举措。

调整与优化奥迪品牌的价格区间的另一个契机就是05款A6的即将投产。在国外,A6的排量最小也是2.7T的,售价高出A4约1万美圆,像04款A63.0约3.8万美元。如此,新款A6有可能在排量以及配置上再向上拓展,现在的价格回升可以为以后的新品价格做有力的支撑。当然,A4的价格回来将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的A4最高价格甚至超过了宝马325i,这显然缺少竞争力。相信一汽大众在A4的定价上会越来越务实。

供求使然

捷达与派力奥等车型的价格回升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

有人说中国车市正在回暖,这个不敢确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中国车市没有在继续变冷。另外,经过04年血泪洗礼而幸存下来的车商已明显变得“坚强”,因为能够存活下来的,显然是有一定的实力,有一部分甚至能够与消费者比拼耐心。而且,确实有部分消费者的钱攥在手里已经有点发热了,节前车市看车的人明显增多就是明证。

04年中国车市的库存有多少,到目前还是一个“谜”,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个车型都积压,市场必然有些车型的需求比较紧俏,也会有一些日子相对好过的经销商,在完成在家销售指标的情况下,作风突然生猛而硬朗起来。

已到成本线

进口车多少有这样的意味。

与国产车相比,04年进口车跳水跳得更加厉害,宝马760iL的最高差价一度达到40万,简直令人恐怖。中国进口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说,“如果你问一个做进口车的人,‘今年你赚多少?’说明你是一个外行。正确的提法是,‘今年你亏了多少?’”。

进口车的坚挺表现原因很多,汇率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去年,美元持续走弱,其对日元与欧元的汇率一再突破心理防线,而人民币采取盯住美元策略,致使进口车成本飙升。

另外,国家对进口车方面加强管理,也致使经营进口车的成本增加。今年开始实施了进口车落地完税政策,也就是说,进口车一到岸就必须缴纳30%关税,不再享受保税政策。

以上种种原因致使一些进口车型反现上涨趋势。  对05年车价的一些判断

2005年的中国车市将会如何,车价又将会如何?

毫无疑问,价格的总体走势是降,逆市回升的现象只能是昙花一现。

中国车市的竞争还不够激烈,尽管国外汽车资本已在中国完成了战略布局,但真正的“圈地运动”却还在后头,中国汽车产业的格局之变还没有启动,这一时刻迟早会到来,年初的一汽丰田在观望了一年后悍然降价,似乎可以视为一种预兆。

中高档车之战必将掀开大幕

2005年排产的高档车太多了,新A6,新宝马3系,上海通用已经现身的别克荣御和凯迪拉克CTS,新皇冠,奔驰C级和E级。另外,还有很多神秘车型还隐在幕后,充满不可预见性。中国的高档车市场容量非常有限,不到10万量,很难想象当这么多车型同时挤入这一市场的后果,也许价格战是最好的决定市场份额的解决方式。

中档车在中国卖得很好,一个是量走的还是比较大,而价格亦不菲。像年底的M6暴降4万,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但也在意料之内。而在这一区间还有不少拥有降价潜力的车型,但现在的脸面还没撕破,问题是谁会打响第一枪。

中低档车充满变数

04年对于中低档车而言,无疑是极其苦涩的,从感觉上讲,这块市场的利润已经遭到了很大的压缩,车商不会轻易在这块领域发动价格争夺。这还有几个变数。

变数一:不怀好意的战略性“价格战争”

当年长虹发动的彩电价格大战还历历在目,试想,如果世界汽车利润率最高的丰田将其他地区的利润拿来以支撑在中国的价格大战,国有汽车企业能够抵挡的住吗?庆幸的事,丰田在中国没有独资或者全面控股的企业。

变数二:有竞争力新车的刺激

比如说本田的civic,价格很有冲击力,那么凯越与伊兰特能否坐得住?市场份额丢失得太厉害的话恐怕会降价反击。

变数三:中档车降价的连锁效应

中高档车的降价可以预期,中档车在价格下压之后,必然会打击经济型车的销售,像M6卖到16万,那么花冠就显的毫无竞争力。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花冠、宝来等车的售价必然会受到挤压而下降,再挤压它们下一层次的车型,这样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车商而言将会非常可怕。

总体而言,车商的神经已经强壮不少,另外在心态上也不似此前那么浮躁,对于价格的操作上会比较慎重。

小儿便秘吃什么药
金华牛皮癣医院地址
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
友情链接